血瘀是百病之源,学会这3招,祛血瘀,清血管,强体质

“大夫,我最近老是头痛,而且记性也不太好,身上经常莫名其妙地出现淤青,您给我看看是不是得了什么病?”

“我看看,伸出舌头……噢,舌头上有瘀斑。看你的脸色,有点晦暗,不红润……我怀疑,你体内有血瘀啊。”

“血瘀?”

血瘀是中医里面的一个概念, 血液在体内的淤积就称为血瘀 。你一定会问,血液本应该在血管内流动不息,为什么会淤积呢?这是个好问题。

①中医理论认为,血液在体内运行容易受气虚、气滞、血寒、血热等各种病因的影响,导致经络阻滞, 血液运行不畅 ,因而发生淤积。

②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情况会发生血瘀,这便是“离经之血”。正常血液在经脉中循行,为全身运输营养,清除废物;而当 血液逸出经脉 ,不遵循经脉运行时就成为“废血”,不能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即“离经之血”。人体受到损伤时,血液从脉管流出,离开正常的流动管道,发生出血,若这部分血液不及时排除,就会发生淤血。

“哦,原来如此。那血瘀会带来什么后果呢?”

血瘀是“百病之源”

:“通则不痛,痛则不通”;血液淤阻,经脉不通,便会不可避免地出现疼痛。这种疼痛主要为刺痛,往往有明确的疼痛部位,疼痛部位较为稳定,在夜间疼痛会有所加剧。

:中医称肿块为“瘕”(xia);中医理论认为,淤血长期积于体内会形成肿块,这个肿块的位置往往固定不移。

:中医认为,“心为血之主”、“心主行血、心主生血”。血行不畅则血瘀,血行不畅源于心之不畅。有淤血的的人往往情绪低落,内心抑郁。此外还表现为记忆力下降等。

④其他常见淤血表现:脸上容易长斑,两颊有红血丝;身上常出现淤青且不易消除;口唇紫暗,舌紫暗或有瘀斑。

⑤西医角度:很大一部分血瘀和“血行不畅”有关,血液在血管中流动受阻,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血瘀也太可怕了,我该怎么对付它呢?”

血瘀主要包括气滞血瘀、气虚血瘀、寒凝血瘀,此外还有血瘀口瘕、血瘀湿热等,我们重点讲述前三种较为常见的血瘀类型,根据不同类型的血瘀,我们给予不同的对策。

辨:

气机凝滞导致血液淤积称为气滞血瘀。气,看不见,摸不着,中医认为“气”是推动血液流动,促进营养遍及全身,促进五谷在体内腐熟(即“消化”)的重要动力。倘若“气”被阻滞了,就无法使血液正常运行,就导致血瘀。而导致“气机阻滞”的,主要包括:①情志不畅,心情抑郁;②消化不良或进食过多,导致食积;③痰湿阻滞,一般由嗜好甘甜或油腻的食物引起。

治:山楂红糖汤

取10颗山楂,洗净去除果核后将其捣烂,置于锅中煮约二十来分钟,佐以红糖,调至合适甜度,即可服用。山楂具有较好的“消食导滞”、“行气散淤”的功效,加以红糖补血活血,能够很好地缓解气机阻滞所导致的血瘀,是对付气滞血瘀的良药。常用于驱散局部淤血,可作为跌打损伤的辅助用“药”。

辨:

气虚血瘀,相信大家都不难理解,“气”不足,则血液运行的动力不足。气虚血瘀本质上是由于“虚症”引起的血瘀,可分为“阴虚”和“阳虚”,两者都可以不同程度地表现出胃、脾、肾等器官的虚症。气虚血瘀者往往体型瘦削。

“阴虚”即“阴”不足,那么“阳”相对而言就占据上风;“阴虚”者主要表现为“热症”,如手足心热、口干舌燥、舌红苔薄白、脉细数、失眠盗汗、性欲亢奋等。应当注意的是,“阴虚”者虽然表现为“阳盛”,但实质上不是由于“阳”过多,而是由于“阴”太少,因此调理“阴虚”应以“滋阴”为主,而不是“泻阳”。

同样的道理,“阳虚”即“阳”不足,那么“阴”相对而言就成为主导;“阳虚”者主要表现为“寒症”,如畏寒肢冷、脸色苍白、脉沉微弱无力,便溏、性欲减退等。同理,“阳虚”者虽然表现为“阴盛”,但实质上不是由于“阴”过多,而是由“阳”太少引起,因此调理“阳虚”应以“补阳”为主。

治:丹参黄芪茶

丹参既能补血又能活血,黄芪则长于补气,二者均为补益良药。取丹参10克,黄芪15克,泡茶服用,可起到“气血双补”之良效,是对付气虚型血瘀的良“药”,常用于气虚血瘀所致的胸痹(即胸痛)。此外,由于其良好的促进血液循环、软化血管的作用,还能有效降血压,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辨:

我们一定具备这样的***识:我们的血液往往在温度较高时流动较快,而在温度较低时流动较慢。就好像江河在春夏奔流不息;而在秋冬因为寒冷,水流并冻凝结而运行不畅。当我们血流因为寒冷而运行不畅时,便会发生淤积。“寒凝”与“阳虚”者相似,同样表现为“寒症”。所不同的是,前者为实症,后者为虚症。这里的“寒症”是由“阴过多”,而不是“阳过少”引起。“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寒凝血瘀者应当散寒。

治:多泡热水脚、多喝热水、多吃温热食物如羊肉等。

中医学理论认为,“寒则热之”,对付寒凝型血瘀,就应使用散寒的方式,用温热的方法将“寒邪”驱除至体外。

“哦,原来如此啊,感谢大夫的讲解,我回去之后一定好好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