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歌曲的主要特征!急!

你们在同一个班。这是我找到的答案。我还没找完。如果你想要,给我一个。

古乐十二音。古代的音乐术语是古代的调音方法。即以三分盈亏法将一个八度分成十二个不完全相同的半音的法度。规律从低到高依次为:黄忠、鲁大、太簇、贾忠、古曦、中路、、林忠、一泽、南路、五社、仲英。

十二律分类法

十二法分阴阳,其中六奇法称为阳法,六偶法称为阴法。此外,奇数律称为“律”,偶数律称为“律”,所以十二律也简称“律”。

必应

原名花,是一位民间音乐家。由于眼疾而失明。他刻苦学习,精益求精,广泛吸收民乐曲调,一生创作和演奏了270多首民乐。有二胡曲六首,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和琵琶曲,大浪淘沙,龙船和昭君出塞。

赵元任是一位语言学家和音乐家。钟艺出生于江苏武进(今常州)。歌曲约40首,大型合唱歌曲1首,钢琴小品数首,其中《卖布歌谣》《教我如何不去想他》《海韵》等在社会上影响广泛。赵元任

赵元任,江苏金吾人。他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也有着出色的专业素养和音乐创作天赋。他一生创作了100多首歌曲、大型合唱《海韵》和一些器乐小品。

他重要的歌都是神,也是魏云,教我怎么不去想他,卖布民谣,织布,劳动歌,三八,我是北方人,两洋一镜歌,长江泛舟歌,扛枪等等。

在操作上,赵元任努力创作具有民族风味的音乐。他运用以五声音阶为基础的“中国派”曲调,根据中国语言的音韵特点处理词与曲调的关系,从而探索出曲调写作的民族风味,有的是以接近诗歌的声调写成,有的是吸收或吸取民族小调的声调发展而来。

在和声方面,他大胆探索了“中国”和声,包括运用平行四度、五度递进等。

在音乐形象方面,他非常注重形象刻画的独立意义,尤其是钢琴伴奏的运用,注重表现大众或外界诗意形象的刻画。

“赵元任一直站在民主和爱国的立场上创作音乐。他的创作是对题材的选择,是对音乐民族风格的探索,是对西方创作技法的借鉴,都表现出难得的大胆创新精神,对中国现代音乐的创作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赵元任出版的歌曲集有《新诗词歌赋》(1928)、《六一儿童节歌曲》(1934)、《小庄歌曲》(1936)、《普及教育歌曲》(1939)、《行知歌曲》和。1987在上海音乐学院院长何绿汀的提议和推动下,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了《赵元任音乐全集》(其长女哈佛大学教授赵如兰主编),歌曲83首,合唱曲24首,民谣19首,器乐随笔6篇,共计132首作品。

65438-0909,赵元任被录取为留美正式学生,在康乃尔大学主修数学,选修物理和音乐。赵元任夫妇一起来到了美国。赵元任是哈佛大学哲学和中文讲师,研究语言学。从65438年到0925年,赵元任回到清华大学教授数学、物理、中国音韵学、普通语言学、现代中国方言、中国乐谱和西方音乐欣赏。

光明行:二胡独奏,刘天华。整首歌由四个主要段落、一个引子和一个结尾组成。在音乐创作上吸收了西方音乐中的大调三和弦的琶音和变调,演奏技巧也采用了长弓。音乐风格清新明朗,乐观向上,表达了作者追求美好未来的喜悦之情。

昆山腔:戏曲腔又称昆曲、昆曲,产生于元末明初的江苏昆山。原为昆山一带流行的南戏清唱调,因其创始人顾健住在昆山附近而得名。明代嘉靖、隆庆年间,历经十年,魏良辅对昆山腔的曲调、唱法、乐队进行了重大改革,使之成为明代最成功、影响最大的戏曲声腔。

李叔同:(1880—1942)学校音乐和歌曲的代表人物之一。原名陶文,又名岸,字息霜。他的成就涵盖书法、篆刻、绘画、戏剧、诗歌、音乐等领域,培养了丰子恺、刘质平、吴梦非等艺术家和音乐家。他一生创作了50多首音乐歌曲,代表作有《春游》《送别》等,在社会上有着广泛的影响。李叔同

李叔同(1880-1942),本名温韬,又名肖尔,是一位叔叔。他在诗歌、歌词、戏剧、绘画、书法和篆刻方面多才多艺。擅长素描、油画、水彩画、国画、广告、木刻等。他是中国油画、广告画和木刻的先驱之一。

他加大了在日本的留学力度,主修绘画,还留学日本,在日本与蒲小姑创办了中国第一个戏剧团体——“春柳社”。

65438-0906,创办中国第一份音乐杂志(仅一期)。他为当时艺术、音乐、书法、篆刻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他的歌曲多见于《李叔同歌集》,其中著名的有《祖国之歌》、《送别》(两首合唱)和《初秋》三首,其中《春游》最为突出。

他的歌曲大部分反映了青少年的生活,有些作品是他的个人作品。他的歌曲大多选自欧美流行民歌,曲调优美,语言流畅,生动优美,富有意境和韵味。无论是在艺术形象上还是押韵上,歌词和歌曲都结合得很好。他创作的歌曲在艺术水平上明显超越了同时代人。

1.论学堂乐歌的思想内容、旋律来源及历史意义。

学堂乐歌是指清末民初中国新式学堂开设的歌唱课中教授的歌曲。学堂乐歌的出现与当时的历史背景密切相关。鸦片战争后,中国饱受西方列强欺凌。一些有识之士认为,要摆脱外国列强的入侵,就必须富庶强兵,推进中国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改革,于是他们开始呼吁改良,发起了维新变法和洋务运动。教育制度的建立和创新也被推到了社会的前沿。1898年,康有为上书皇帝,要求效仿德国和日本的教育制度来设置中国的教育制度,以“促进各省各县各乡的学习”。但由于改革失败,其建议当时未被采纳。1901年,摇摇欲坠的清廷宣布“废科举兴学堂”,实行“新政”。到1904年,《曲定学堂章程》正式出版,新式教育制度开始在全国推行。从那以后,各地都建立了新的学校。新学校大多开设歌唱课,校歌开始逐渐兴起。辛亥革命后,随着新式学堂的普及,学堂乐歌在社会上蔚然成风,最终遍布全国。

学校音乐歌曲的思想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宣传富民强兵、赞美祖国等爱国思想。这些作品在学校音乐歌曲中占有很大比重,主要作品有《何时醒来》、《中国男人》、《体操-军事演习》、《黄河》、《祖国之歌》、《长江》等。其中以《中国男人》和《何时醒来》最为突出。

其次,表现了妇女解放的内容。如女子体操、脚之歌、鼓励女权、缠足痛等。

第三,宣传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宣扬* * *和推翻帝制。比如欧美两大杰出人物,演讲,革命军,庆祝和平,纪念光复。

第四,宣传新的生活方式,反对封建迷信。如地球、碧湛岩、舞蹈、文明婚姻、格致、运动会等。

第五,儿歌。这样的作品在校歌中也占有很大的比重。比如春游、竹马、送别、铁匠、赛船、龟兔、绵雪、春游、送别、童年回忆等。

此外,校歌中也有少数忠于君主、尊崇孔子、宣扬封建礼教的作品。如尊孔、演孔子歌、忠君、五德。

学校音乐歌曲的曲调来源基本以现成曲调为主,独立创作较少。曲调多选自欧美日的校歌或流行曲调,很少采用中国的民间曲调。从整体来看,校歌的曲调来源如下:

第一,选择欧美歌曲和曲调。比如广为流传的《再会》,就是根据美国人奥德威的《家与母亲的梦》曲调改编的。《舞会》是根据英国国歌曲调改编的歌词;绵雪是根据美国歌曲《罗莎?李的歌词。

第二,选择日文歌曲和流行曲调。比如《中国男人》就是根据日本歌曲《送宿舍一个旧桶》改编的;《何时醒来》也是根据日本曲子《木南宫》改编的;《革命军》根据日本军歌《勇敢的水手》写成。

第三,选择中国民间曲调。有《鼓励女权》《采茶歌》《缠足苦》等作品。

第四,创作曲调。有几首,美丽中国,黄河,春游,士兵的子弹,采莲歌。

随着校歌的发展,西方音乐文化全面传入中国,包括钢琴、小提琴等乐器的演奏方法和形式;各种歌曲和演唱形式;五线谱、记谱法等记谱法;西方音乐基础理论知识。出现了、、曾等一批音乐人,出版了《学堂乐歌集》、《改编学堂乐歌集》、的《国学乐歌集》和曾的《教育乐歌集》等一批原创音乐和歌曲集。学校音乐歌曲的兴起和发展培养了一批音乐教育人才,这对新音乐的启蒙和我国新音乐教育体系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

学校音乐歌曲

学堂乐歌是20世纪初中国学校“乐歌班”教授的歌曲,源于当时的社会文化关系。清末民初,向西方学习废除科举、办学、改革成为中国人的一致呼声。一些从日本或欧洲留学回来的人在中国的新学校开设音乐课,教授一些新歌,这在当时被称为“音乐歌曲”。后来音乐界把这一时期的校歌统称为“校歌”。

学校音乐歌曲的内容大多反映了当时中国资产阶级丰富欧洲科学文明,实现“富强兵”等爱国主义的诉求。他们的创意主要来自日本。一些欧美歌曲中充满了新词,一些是书面歌曲,一些是从中国传统民歌中采纳的。

学校音乐是现代民主音乐文化的开端,是集体歌唱新局面的确立和传播;普及记谱法、接受五线谱和西方音乐知识;他的《国务卿》体裁对他后来的音乐创作影响很大;“乐歌运动”培养了一批音乐人才,所以这一切都具有启蒙运动的开拓意义。它直接影响了五四以后中国音乐文化的发展,以沈心工、李叔同、曾志茂为代表。

见第二卷140《新秘法》:《新秘法》科学地解决了三分盈亏法导致的“黄钟无法复原”的千古难题。朱载堉用平方根法计算定律的长度,使十二定律之间的间隔达到严格的统一,这是他不同于三分盈亏法的“新定律”。《新秘法》是音乐文化史上最早的“十二平均律”法律原则。

明代中国音乐史上出现了一个划时代的事件——“新秘率”的发明。新密率是十二平均律,通过计算方法得到12的规律之间完全平均的音高关系,得到规律之间最精确的比值。他的发明比西方早了大约一个世纪。但由于当时乐器制作的限制,他的发明无法用于音乐实践。后来连他的理论都逐渐被遗忘,或者说看不到其深刻的革命意义。然而从法律上来说,十二平均律的发明是音乐从古代走向现代的基础。这位发明家就是被誉为“东方文艺复兴人物”的朱载堉。他是科学家、法学家、文学家、音乐家,是明代的科学和艺术巨星,是中国乃至世界音乐史上的伟人。

聂耳的音乐创作主要是群众歌曲和抒情歌曲,前者如《开路》、《码头工人歌》、《义勇军进行曲》、《前进歌》等。在这些歌曲中,他以强烈的感情表达了当时中国各阶层人民高涨的斗争热情和对反帝斗争的信心;尤其是电影《风暴之子》的主题曲《义勇军进行曲》,最终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群众革命的决心和勇气,被选为新中国成立时中国人民的国歌。

聂耳

聂耳是云南玉溪人,出生在昆明。他是左翼音乐运动的主要代表。1931,考入“岳明歌舞剧社”。后来在联华影业公司和百代唱片公司工作,正式开始音乐创作。在他短短两年多的创作生涯中,他为许多戏剧和电影创作了近40首歌曲。代表作品有《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路歌》、《先锋》、《码头工人》、《新女性》、《卖报歌》等。

他善于从生活的基调和歌词中提取特征性的音调和节奏,善于从民间音乐和外国音乐中吸收有益的东西。他的《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前进歌》等战斗性的群众歌曲,融合了中外作品的音色节奏和体裁;具有很大的影响和鼓舞作用;他的劳动歌曲吸收了相应劳动歌曲的音调和节奏,塑造了各种不同的劳动者形象;在他的抒情歌曲中,如《铁鞋下的歌女》、《塞外的村姑》、《媚娘的旋律》等,也渗透着民歌、说唱等音调的因素。

聂耳的歌曲不仅具有强烈的时代精神、民族风格和流行特征,而且形成了他独特的清新、活泼、充满革命乐观主义激情的音乐风格。(死于1935,时年23岁)

刘天华见卷二142。

赵元任见第二卷147。

黄河大合唱反映了黄河两岸勤劳勇敢人民的生活、思想和感情,传达了广大劳动者的心声,表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坚强、不屈不挠的精神,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音乐以群众歌曲的精髓即音调为基础,吸收了陕北、山西民间音乐的因素作为创作的素材。作曲家们并不是简单地照搬这些音乐素材,而是创造性地运用民族音乐风格、民间音乐素材和民间表演来反映当前中华儿女抗日救国的奋斗生活。作曲家成功地创造了一种新的富有战斗性的民族形式,一种融合了民族风格和时代特征的大型声乐套曲形式,为中国音乐创作的民族化奠定了基础和方向。

在黄河大合唱的旋律创作中,音乐语言简洁明快,通俗易懂。比如《河边的堆克曲》就是用陕北、山西的腔调写的,乡土气息很浓。问答式是民歌的一大特色,在黄河大合唱中轻松有趣。《黄河船夫歌》直接吸收了船夫歌的节奏和韵律,音乐形象生动,富有战斗性。

《黄河大合唱》在民族风格上的成就,与作者的科学世界观和革命人生观密切相关。作曲家们一直坚持这样一个信念,即创作具有强烈民族风格的作品应该被当作一个如何与群众相结合的问题,被公认为是对生活的真实反映,是人们思想感情的表达。因此,在《黄河大合唱》中,它不仅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而且具有强烈的时代精神,散发出永久的艺术芬芳。

黄河大合唱:合唱,冼星海作词。作品以黄河为背景,展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抗日斗争历史画卷,歌颂了人民的战斗精神,控诉了侵略者的恶行,塑造了一个不屈不挠的中华民族英雄形象。这是一部反映中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音乐史诗。在音乐创作上,冼星海采用了独唱、合唱、轮唱、对唱、合唱等多种演唱形式,还创造性地运用了卡农等西方作曲技法。每一个乐章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在表演内容、演唱形式、音乐形象等方面构成了鲜明的对比。全曲规模宏大,雄壮雄浑,音色吸收了劳动歌曲等民间音乐素材,使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成为我国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重要的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