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在古代是什么样的?
扬州虽然包容了今天的扬州,但不能和今天的扬州混为一谈。今天的扬州地区,春秋时称为“汉”(汉国是周朝的方国之一,后为吴所灭),秦汉时称为“广陵”、“江都”,东晋南朝称为“南兖州”,周朝称为“吴州”。汉武帝时期,全国有十三个刺史部,包括扬州刺史部。东汉时,刺史设在溧阳(今安徽和县),末年,移至寿春(今安徽寿县)、合肥(今安徽合肥市西北)。三国时,魏、吴各设扬州,魏治寿春,吴治建邺(今江苏南京)。西晋灭吴后,仍在建(后改名建业,后改名建康,今属南靖)。隋开帝九年,吴州改为扬州,但总府仍设在丹阳(今南京)。唐高祖武德八年(625),扬州书院由丹阳迁至江北,广陵从此享有扬州的专名。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全国分为10路,扬州属淮南路。玄宗天宝元年(742),改扬州为广灵县。苏宗干元元年(758),广灵县重建为扬州。唐末,江淮大乱。赵宗田二年(902),淮南使杨行密在扬州被封为吴王。天华十六年(919),杨维(杨行密次子闫隆)正式建立南北朝-南朝-扬州(公元497年)。
吴以江都为都,改扬州为江都府,改武邑。吴天佐三年(937),吴灭南唐,定都金陵(今南京),东都扬州。南唐宝大十五年(957),江都府在后周改为扬州。宋太宗淳化四年(993),全国分士道,扬州属淮南道。唐太宗达道三年(997),全国分为15路,扬州属淮南路。宗申熙宁五年(1072),淮南路分东西两路,扬州属淮南东路。高宗建炎三年(1129),高宗南渡后,广陵县从江都县分出,广陵、泰兴两县加入扬州。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设扬州为大都督。次年改为扬州路总督府,辖高邮府、周振、滁州、通州、泰州、崇明(今上海),直接辖江都、泰兴两县。惠宗十七年(1357),朱元璋大军占领扬州,改扬州路为淮南翼元帅府,谋改淮海府,为江南一省。21年,淮海府改为未央府。26年,改称扬州府。扬州地区包括高邮、通州和泰州,以及江都、泰兴、一真、如皋、海门、宝应、兴化、六合和崇明。洪武元年,明太祖(1368)建都(后南靖),扬州府属之。二十三年,六合属应天府,崇明属苏州,扬州领3州7县,直辖江都、一真、泰兴三县,高邮领宝应、兴化两县,泰州领如皋县,通州领海门县。清顺治二年(1645),设立江南省,隶属扬州府。雍正年间,江都县分为江都、甘泉两县。乾隆二十五年(1760),江南省正式分为江苏、安徽两省,扬州府隶属江苏省。咸丰三年(1853)四月,太平军攻陷扬州,改扬州府为扬州县,甘泉县为甘泉田县,历时八个多月。清末扬州府领高邮府、泰州及江都、甘泉、天长(滁州)、仪征、兴化、宝应、东台五县,俗称“杨霸属”。宣彤三年(1911年6月7日)9月17日,扬州收复。20日,扬州军政分署宣布成立,归镇江都督管辖。古运河夜景
民国元年(1912)1,扬州府废,甘泉入江都郡。扬州府所属的郡县直接隶属于江苏省。民国3年6月,江苏省分五路,江都县属淮阳路。民国38年(1949)65438+10月25日,江都郡(扬州)解放。27日,扬州市成立,属苏皖边区第二行政区。同年,苏皖边区第二行政区更名为苏北行政区扬州行政区,专员公署设在扬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