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红山文化?谁能介绍一下红山古陶的相关知识?
红山文化是五六千年前生活在燕山北部大凌河、西辽河上游的一个部落群体创造的农业文化。它以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郊区首次发现的红山后遗址命名。
红山文化以辽河流域中部的辽河支流西拉木伦河、老哈河、大凌河为中心,分布面积20万平方公里,距今约五六千年,延续两千年。红山文化的社会形态前期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的鼎盛时期,主要的社会结构是以女性血缘群体为纽带的部落群,后期逐渐向父系氏族转化。农业为主要经济形式,畜牧、渔猎并存。它的遗迹是新石器文化,有独特的彩陶和锯齿形陶器,也有细石器。
红山文化始于公元前4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红山文化的居民以农业为主,也饲养猪、牛、羊等家畜,也从事渔猎,细石器发达;还有磨打双孔石刀、石锤、肩扛石锄、石磨、石碾棒、石镞等。陶器的特点是锯齿形图案和带有印记和篦点的彩陶。有壶、盆、瓮、无底圆柱形容器等。彩陶装饰有涡纹、三角纹、鳞纹、平行线纹。改进结构的双室陶瓷窑炉。玉雕工艺水平很高,有猪龙形玉、玉龟、玉鸟、兽形玉、勾云形玉佩、箍形玉、杆形玉等。还发现了相当数量的炼铜用坩埚碎片,表明铜冶炼业已经出现。建筑场地为方形半地穴式,分大、小两种。
红山文化是与中原仰韶文化同时分布在西辽河流域的发达文明。是中原仰韶文化和北方草原文化交汇产生的多元文化。它是一种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优秀文化,内涵丰富。手工业发展到了很高的阶段,形成了特色鲜明的陶器装饰艺术和高度发达的制玉工艺。红山文化彩陶多为泥塑,陶质红黑,图案丰富,造型生动简单。玉制品经打磨而成,表面光滑,晶莹光亮,极具魅力。他们的发展是专业化、系统化和标准化的。截至目前,红山文化已出土玉器近百件,其中内蒙古赤峰红山出土的大型碧玉C龙是红山文化玉器中的精品,被誉为“天下第一龙”。赤峰被称为龙的故乡,因为赤峰出土了许多玉器。红山文化的祖先应该是龙的后代。
红山文化充分体现了中国北方新石器时代的文化特征和内涵。后来在邻近地区发现了与赤峰红山遗址文化特征相似或相同的遗址,统称为红山文化。属于这一文化体系的遗址已被发现和确认,覆盖辽西近千处。其内涵丰富,有大量造型生动独特的玉器,多与猪、龟、鸟、蝉、鱼等动物有关。随着20世纪70年代对这些玉器的鉴定,考古学家发现了红山文化玉龙,这是中国最早的龙之一。
编辑此段落历史记录
红山,蒙古语叫乌兰哈达,意思是红色的山峰。它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东北郊区的金英河畔。传说内蒙古赤峰红山原名九女山。古代有九仙女打破天规,西王母大怒,于是九仙女惊慌失措,不小心打翻了胭脂盒,洒在山上,造成了九座红峰,所以后来都称之为“红山”。
20世纪初,中国处于军阀割据时代,一位名叫鸟居龙藏的日本学者被喀喇沁当地的蒙古王公聘请去讲学。据日本人回忆,他越过辽朝来到北京(今巴林左奇),来到红山,在附近的地上发现了一些陶器碎片。1919年,来了一个法国人,他叫桑志华。他来到内蒙古林西(今巴林右旗),无功而返。还有一个法国人叫德·金日,他在红山地区发现了一些旧石器时代晚期的精美石器。1930年冬,梁启超之子梁思永从东北通辽来。他出生在澳门。从美国留学回来后,他开始研究考古学。在收集了一些关于鸟居龙藏的信息后,它加入了中国科学院考古队。他去过林西、萨拉海、国子站,只发现了一些陶片,然后就回了北京。
1933年,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了当时热河省省会承德。然后来了一批所谓的日本考古团,叫满蒙调查队。有一个人叫滨田,他是东京大学的校长。他们来的动机是,要想征服中国,首先要征服满洲。我想在内蒙古找出不属于中国历史文化的证据。结果,在红山的30多个遗址中只发现了一些陶器碎片和几件青铜器,属于中国历史文物。结果,日本侵略者白费了力气。
解放后,梁思永先生任中国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我国考古学家先生出版了《中国新石器文化》一书,梁先生作序。尹达先生认为红山文化是北方细石器文化和仰韶文化的结合。两位学者讨论了东北地区的这种文化现象,属于长城南北接触产生的一种新的文化现象,建议命名为红山文化。
红山古玉的正式发现是在上世纪70年代。1971 5月,在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北山植树时,意外挖出一条大型玉雕龙。从此,人们开始认识到,中国玉雕艺术的源头可能发生在红山文化时代的西辽河流域。
不久后,在内蒙古古鲁班浩、克什克腾旗浩鲁库石板山、阜新虎头沟等红山文化遗存中,发现了玉雕龙、大狗云佩等几批红山文化玉雕。1979年5月,考古人员在辽西凌源三官店子城子山发现一座有科学地层学依据的红山文化玉器墓,从而得出红山文化有玉器的结论。
19811 2月,在杭州召开的中国考古学会第二届年会上,辽宁省考古研究所孙守道先生等人向大会提交了一篇题为《辽河流域原始文明与龙的起源》的论文,再次确认了上述发现均属于红山文化。此后在世界考古界引起轰动。大批海内外学者涌向东北考察。同时,已故中国考古学家苏先生进一步肯定了红山文化。确认东北红山文化是中国五千年前华夏文明的曙光。
编辑此段落的源和流
红山文化的起源与发展研究是建国以来,特别是近几十年来最引人注目的研究成果之一。目前学术界大致有四种意见:
第一,红山文化是仰韶文化体系的原始文化,或者说是仰韶文化的变体;
二是红山文化继承了河北磁山文化;
第三,红山文化很可能是细石器文化和仰韶文化相互作用后产生的新文化,它包含细石器文化和仰韶文化两个因素;
第四,红山文化是该地区特有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它有自己的发展过程。同时受到其他文化的影响,
四种理论并存,各持己见。后者的理解更符合现实。考古发现,泥质陶器、彩陶、浮雕“之”形沙陶、石器和细石器的存在是红山文化的独特特征。龙题材是红山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内容,这种“家徽”图案从红山文化早期延续到晚期。在石器中,有烟叶形和草表现的双孔石刀、月桂叶形为特色农具;细石器中的刮刀、石刀、石镞等器物精美绝伦,工艺精湛。陶器中泥质红陶和砂质棕陶的壶、碗、罐、瓮都有各自的装饰纹样,而曲折纹和直线纹是红山文化中极具特色的装饰纹样,泥质陶中的彩画也是最具代表性的器物。虽然受中原仰韶文化影响,但两者都是。仰韶文化的彩陶以黑色、紫色或白色为装饰,与红山以后的陶式相比,色彩丰富。带状纹饰有圈涡纹、树叶纹、斜格纹、绳纹等,并独立配有“S”和“X”纹,与红山以后的陶器类型有较大区别。在红山侯式陶器中,连续的弧形花纹是一种下落的形式,这是仰韶文化陶器中所没有的。两者也有相似之处。红山文化红山后型“红顶碗”碗与仰韶文化后岗型同类彩陶相似,彩陶中平行线与平行对角线组成的三角形花纹与后岗型同类彩陶相似。它们的差异表明了各自的文化特征。它们的相似性(或相似性)表明年代相近,但不能简单地认为红山文化是仰韶文化的一个分支、地方变种或混合文化。
西辽河流域红山文化的内涵不是单一的,它包括不同的经济类型和不同的文化特征。不同的地方类型或不同的发展阶段。大凌河流域的东山嘴、牛河梁、城子山遗址、虎头沟玉墓等红山文化遗存,与老哈河流域的红山后、西水泉、四灵山等红山文化遗存不同。前一型中有专用彩陶缸、磨光泥黑陶圈足,而红山后型常见的“红顶碗”式壶、三角涡纹彩陶纹未见或少见。这说明红山文化的形成绝不是单一的农耕,而是以农耕为主,农、牧、渔、猎相结合的经济类型和多样的文化内涵。考古新发现为我们揭示红山文化的发展规律和本质提供了依据。着眼于自身发展,文化之间的影响一度起到“催化剂”的作用;文化影响首先是红山文化分布区“各种文化”的相互影响;与中原文化的影响不是单方面的,而是相互的。
考古学家根据近30年的考古发掘成果,证明我国早期历史上有两大文化区系,即中原古文化和北方古文化,其中北方古文化由红山文化和河套文化组成。这两个文化区系既* * *又独特,北方古文化不能简单地视为中原古文化的一个分支或地方变种。
要了解红山文化的起源,首要任务是在这个地区找到比红山文化更早的遗迹。1983兴隆洼遗址发掘后,对兴隆洼文化有了清晰的认识,使探索红山文化的源头有了可能,有了坚实的对比对象。
兴隆洼遗址发现的红山文化早、中期房屋遗址分别打破了兴隆洼文化聚落护城河的地层关系,同时也具有早期石器文化遗存的特征。根据C14,年代比红山文化早了7470+80-6895+-205年,与红山文化的前身有关,可称为“前红山文化”。龙洼文化和红山文化大致相同。
红山文化和兴隆洼文化早期的陶器大多比较粗糙,火候不及底器和纹饰。一般有带砂的褐色陶制圆柱罐、粗泥(包括细沙)陶碗,代表性的装饰图案有之字形线和网格状线。可见,红山文化早期比兴隆洼文化内涵丰富,并有所进步。
龙洼文化具有一定的农业生产水平和相当规模及数量的聚落遗址。可以认为是红山文化这样繁荣的原始农业社会的基础。
这说明兴隆洼文化与红山文化的传承关系可能是红山文化的源头。红山文化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1973敖汉旗小河岩类型的发现,为这个问题找到了有力的线索。小河沿文化类型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化类型。从器物形制、彩陶图案、装饰纹样等方面看,与红山文化类型不同,晚于红山文化。根据敖汉旗小河岩南台地遗址和翁牛特旗大南沟石棚山墓葬群的资料,在考古学上确定为“小河岩文化”。其分布区域与红山文化基本相同,其文化特征可概括如下:
(1)石器。有磨制的石器和细石器,如锤制石器、磨制的横截面为长方形的石斧和凿子、磨光的石铲等。细石器有石箭头和带骨柄的石刀。这把石刀加工得很精致。陶器上的猪头陶塑反映了其经济生活是农牧业和狩猎的结合。
(2)陶器。有泥红陶、混砂灰陶、泥灰陶、泥黑陶四种。饰以串纹、划线纹和附加叠加纹,由串纹组成的菱形锯齿形纹开始呈现雷纹特征。彩陶以黑色为主,红彩白衣,斜平行线,之字形线,内彩。典型的画法是在白衣服后用平行的对角线画出边界,加上黑、红、棕三色,形成锯齿形、三角形、八角形、网状等各种几何图案。朱画案已有多例,其器物有直罐、壶、带砂镂空豆等。后期出现大平底壶、大开口折腹浅盘、细柄、彩陶出现。
(3)墓地。宗族墓地选在高山上,区内有内部划分和分支。墓葬结构为坑、竖洞或窑洞,墓前有烧墓坑的习俗。男女下葬都是弯背的,男墓多以生产工具陪葬。还有扎头发戴项链臂章的习俗。
小河岩型和红山后型虽然目前没有明确的地压,但两者在文化内涵上有明显的年代和传承关系。值得注意的是,小河沿石器中的细石器更为精细,圆弧形骨柄的石刃刀更为常见实用,反映出制作工艺比红山侯式更为先进。小河岩型和红山侯型早期陶器传承关系明确,有泥红陶和彩陶。小河岩型的泥红陶、沙灰陶深腹壶、双耳双口壶、平行对角线的彩陶花纹和刻线,都有脱胎于红山侯型的迹象。泥质灰黑陶增多,但未发现浮雕锯齿纹,取而代之的是串纹和菱形锯齿纹。其他器皿的出现,如空心豆和雕像,以及彩陶图案的几何化,表明陶器工业有了新的进步。
小河岩型出现了双室和男女合葬的习俗,表明当时已经进入原始公社解体阶段,在社会发展阶段较红山型有所进步。在时间上,应该是介于红山文化和夏家店下层文化之间的遗存,是从后红山类型直接发展演变而来的类型。
小河沿文化之后,这里是夏家店下层文化分布的中心区域。在敖汉旗南台,小河岩型晚文化层的地层关系被夏家店下文化早期遗址打破。一些文化因素开创了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先河,如抛光泥质黑陶的增多,朱绘画、绘画的出现,绳纹的兴起,以及开膛破肚、大开浅碟细柄豆、大平底壶、镂空足器等都具有红山文化时期的特征。这样,由于小河沿型的发展,红山侯型和夏家店下层文化之间的鸿沟被填补了,它们基本上可以连接起来。自此,西辽河和大凌河流域进入了四千年前的青铜时代。
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形成过程和命运,前者涉及其与红山文化的关系,后者涉及其与燕文化的关系。
编辑此段落发展
红山文化是中国东北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又称史前文化,距今约5000年。其宏观环境:地处大兴安岭南缘西辽河流域,燕山北麓,东经117-123,北纬41-45之间。这里是连接东北平原和蒙古高原的三角地带,也是中原农耕文化和北方草原文化的交汇区。纵观世界地理,西辽河地区属于欧亚草原通道的东南边缘,连接北太平洋西岸。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自古以来就是连接中国南北与世界东西的交通枢纽,是多种经济文化类型交织、多民族聚居、多种文化因素汇聚的中心之一。红山文化是这一地区最具代表性的优秀文化。
近万年来,西辽河地区古代历史文化的发展大致可分为早期农耕文化和晚期游牧文化两个时期。主要原因是气候和环境的变化。农耕文化包括红山文化和夏家店文化,相当于新石器时代中期到青铜时代早期的时期,距今约8000-3500年。这一时期,西辽河地区和中国其他地区一样,正经历着中全新世最适宜的气候时期,雨量充沛,空气温暖湿润,溪流沼泽众多,植被茂盛。
由于燕山山脉和大兴安岭之间的浅丘地势相对较高,这里的古人提供了比其他地区更好的生活条件。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该地区出土了大量的石犁、斧头、磨盘、刀、纺车、陶器和骨制品,这表明这一时期这里的各种早期农耕文化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在红山文化的鼎盛时期,大约5500年前,红山古国的形态已经出现。祭坛,女神,祠堂,石墩,这三个极其重要的因素都是众所周知的,更何况。我们有必要讨论一下玉猪龙的造型。内蒙古考古专家布谷先生认为,国内外收藏的玉猪龙很多。其个体造型既相似又有灵性,是红山文化的特定产物。已知其分布范围北至赤峰北部,南至辽宁西南部,距离为一直径的圆形。
红山文化晚期已经出现社会产品分配不均的现象。牛河梁积石墓规模大,随葬玉器多,说明墓主人生前生活在一般社会成员之上。当时还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修建了一座坛庙。经发掘考证,牛河梁女神庙遗址为红山文化遗址。在喀左东山嘴遗址,有一座石制祭祀建筑基址。它以一个大的方形祭坛为中心,北翼有两个南北向的石墙基座,南翼有一个长长的石堆。祭坛的前端是一个石环形的平台遗址和一个圆形的石头地基遗址。这个遗址中还出土了孕妇的小雕像和大型人物雕像。根据铜冶炼业的出现、财富分配的不平等和祭祀用的大型祭祀建筑的出现,有人认为红山文化后期进入了文明时代;也有人认为他们正处于军事民主时期。
编辑这段艺术
(1)陶瓷雕塑艺术
位于北方的内蒙古赤峰红山文化,有裸女的立体圆形雕塑,有的胸部突出,有的则有孕妇的特征。在辽宁省建平县和凌源县交界处的牛河梁,出土了涂成红色的泥塑女神头像,这也是红山文化的分布区,推测是女神庙或以女性为主的祭祀场所。红山文化出土的大量陶女,有学者推测是生育神或大地母神的象征,也是母系社会的具体表现。
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器主要有圆柱罐、斜口器、瓮、豆、带盖罐等。红山文化陶器的几个特点包括:
1.红山文化陶器主要由混砂灰陶和泥质红陶组成,泥质红陶所占比例大于混砂灰陶。
2.圆柱形的壶代表了红山文化陶器的基本形状。红山文化的圆柱罐的特点是口大底小,腹壁斜而直,属于圆柱罐的晚期形态。后来圆柱形容器由圆柱罐异化而来,形成了红山文化陶器演变的新特征。
3.浮雕的锯齿形图案是红山文化陶器的装饰图案。锯齿形线细而宽,用于连线和篦点,用于横排和竖排,用于直线和弧线以及波浪线。之字形图案常与圆柱形壶相结合,成为红山文化陶器更为明显的特征。
4.彩陶在泥质红陶中占有相当大的数量。红山文化的彩陶以黑色为主,也有红色和紫色。最具代表性的三种图案是龙鳞纹、十字花纹和棋盘纹。
(2)石雕艺术
在新石器时代早期的玉雕作品中,有不少以动物为题材的玉雕,如红山文化出土的猪龙形器皿,但是否为玉雕还有待商榷。同样形状的玉饰在辽宁、内蒙古和河北都有发现,这可能源于早期神话传说阶段对猪形象的神化,或对“龙”形象的神化。红山文化遗址中也曾出土过鸟、龟、虎形挂件、鱼形石挂件等小动物形象,以玉雕或绿松石雕为主。
玉器的使用和丧葬礼仪是红山文化的一大特色,也是了解当时社会结构的一个窗口。从目前的考古发掘来看,红山人的墓葬多为石堆墓,是规划的墓地。中心的墓只做玉葬,越往边上墓地规格越低。墓旁的一些墓也有玉器,但数量和规格明显低于中央墓,但同时也有不同数量的猪、狗等。下层墓葬仅随葬陶器,个别墓葬无随葬品。这说明红山文化的社会结构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已经有了阶级划分,贫富差距很大。有了私有制的概念,甚至已经形成了原始国家。
玉的起源是装饰,玉的使用从萨满文化发展到了氏族权力、神权、兵权的象征。许多玉器是原始的礼器,有些动物是氏族的图腾。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大学红山文化国际研究中心通过多年的考古研究发现,猫头鹰是红山文化中主要的图腾崇拜对象。据介绍,红山文化出土的玉枭数量最多,最大的达到十几厘米高;有不同的姿势,有模拟的,也有抽象的,与其他动物的组合千变万化。考古学家说,红山文化时期,人们害怕黑暗,希望在黑暗中获得光明或看清一切;人们经常受到其他野生动物的攻击,希望能像鸟一样飞翔以避免受到伤害;人们过着农、牧、渔、猎的生活,希望像老鹰一样轻松地捕捉猎物。猫头鹰有所有这些优点。猫头鹰是辽西常见的猛禽。它们能在夜晚飞上天空,给人一种通达天地阴阳的神秘感觉。所以红山文化中的先民希望猫头鹰能赋予他们与自然抗争的神奇力量,所以猫头鹰成为红山文化中先民的图腾崇拜应该是必然的。
编辑此文化网站
20世纪80年代中期,辽西东山嘴-牛河梁红山文化寺庙、祭坛、石墩发掘后,终于有了更重要的成果。
辽宁省朝阳市喀左县东山嘴遗址位于山脊顶端的中心位置,面朝东南,俯瞰大凌河的开阔河道。这是一个用大石头砌成的群楼遗址,呈南圆北圆的形状,中心左右对称。在南方圆形祭坛旁出土的陶俑中,有一个女性裸体人像,显然是在中国首次发现。伴随出土的陶器,如穿孔塔,造型奇特,显然不是日常用具。可见这是神圣的牺牲。
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位于辽宁省朝阳市凌源、建平两县交界处,1981年文物普查时发现。目前,在五个地点发掘了许多重要的历史文化遗迹,发现了大约5500年前的大型祭坛、女神庙、石墩和“金字塔”建筑。遗址内涵丰富,出土文物精美,世所罕见。这一伟大发现将中国文明史提前了1000多年,被称为“东方文明的新曙光”。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是可与埃及金字塔和印度恒觉达罗古文明相媲美的世界性发现。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红山文化中的祭坛、寺庙和墓葬代表了中国北方史前文化的最高水平,因此专家们对中华文明起源史和中国古代史进行了新的反思。中华文明起源史的研究,从4000年前,早到5000年前;将中国古代史研究从黄河流域扩展到燕山以北的西辽河流域。
20世纪80年代以来,红山古玉的发现和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
辽西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沙拉乡茶海遗址属于前红山文化类型。约会后:8000年前。这一重大发现印证了当代考古学家苏先生于1991年8月为阜新玉龙文化节题词的论断:“玉龙故里,文明之始”。
经过发掘,茶海遗址出土了玉珏、玉匕首、管状器皿、斧状簪等。陆续发现的有:阜新虎头沟墓出土的玉龟、玉鸮、玉鸟、玉璧、玉环、鱼形玉佩、连环玉璧;凌源三官店子墓区发现的马蹄形玉器、玉钹、玉指环、勾云玉饰、玉蝉、竹形玉饰、猪头玉饰;建平县牛河梁集士钟组发现的玉环、双玉璧、马蹄形玉环、玉猪龙、玉璧、方形玉饰、杆形玉饰、勾云形玉饰;喀左东山嘴子遗址出土的玉黄和绿松石鸟形饰品;玉蚕、玉猪龙、玉凤、勾云纹玉佩、玉枭、鱼形玉饰、三合玉、勾云纹玉、于夫、玉管等。发现于巴林右旗的纳斯泰遗址。
此外,在辽西敖汉旗、翁牛特旗、锡林郭勒盟和内蒙古赤峰市也发现了玉龙、玉虎、青鸟、马蹄形玉环、钩云玉饰、于夫、玉棒等各种形状的玉器,数量相当可观。特别是辽宁大学古文化应用研究所兼职研究员黄康泰先生,积累了数十年的古文化研究和田野工作经验。在有关专家的指导下,他收藏了千余件红山文化玉器。其中,除了覆盖上述各种类型的玉器外,以“万年玉龙”为最佳。齐人先生是辽宁省著名的古玉收藏家,积累了几十年的经验。他收藏的红山古玉中,有一对五千年前的雌雄玉龙。雌龙高48厘米,雄龙高42厘米。它是蓝宝石,褐色,有光泽,可视为国宝。
近年来,红山文化有了新的发现。在辽宁省喀左县东山嘴、凌源、建平交界处的牛河梁,先后发现了牛神庙、积石墓和祭坛。2003年,红山背后新发现一处保存完好的夏家店下层文化祭祀遗址。洪山遗址群于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保护单位。
红山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红山文化的发现,使西拉木伦河流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成为中华文明的三大源头。始于夏朝的中华文明史,已经前进了一千多年。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是中国古代两大玉器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