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初八为什么要吃腊八粥?腊八粥有多少种食材?

腊八粥是腊八节上用多种食材熬制的粥,又称七宝五味粥。腊八粥来自印度天祝。腊月初八是佛祖开悟的纪念日,俗称腊八节,在佛教中称为法宝节。腊八粥的习俗已经不属于佛教徒了。腊八粥作为一种民俗,在农历十二月八日吃,庆祝丰收,一直流传至今。最早的腊八粥是用赤小豆熬制的,经过演变和地方特色逐渐丰富。

古代皇帝或王公在岁末举行祭祀八大自然神的仪式,称为蜡祭。蜡祭后来流行于民间,其习俗至今仍存,即腊月初八,南方人要吃腊八饭,北方人要喝腊八粥。腊八粥

从先秦时期开始,腊八节就被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好运。中国喝腊八粥的习俗在宋代非常流行。腊八这一天,无论是朝廷、政府、寺庙,还是黎民百姓家,都会煮腊八粥。到了清代,喝腊八粥的习俗更加兴盛。在宫廷,皇帝、皇后和王子都要给文武大臣和侍从吃腊八粥,并把米饭和水果分发给寺院,供僧侣们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祖;同时,家人团聚在一起吃饭,给亲戚朋友送礼。腊月节,腊月,俗称“腊月”。据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下令将每年的十二月改名为“腊月”。“拉”这个词直到汉代才出现。

农历十二月之所以叫“腊月”:祭书上有解释:“蜡人,索耶,十二月,集万物而求食。”“蜡”类似于“蜡”。祭祀祖先叫“蜡”,祭祀神灵叫“蜡”。“蜡”和“蜡”都是祭祀活动,大多在农历十二月举行,所以人们把十二月称为腊月。腊月是一年的结束,古代的人无事可做,就出去打猎。一是为了获得更多的食物以弥补食物的不足,二是用野生动物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长寿和避免灾难。腊月有很多民俗。十二月初八,“腊八粥”是用杂粮做成的。一些农民甚至将腊八粥扔在门上、篱笆上和柴堆上,以此来祭祀五谷神。12月23日,俗称“小年”,一些地区的人们会展示香蜡刀和蜜饯作为对“灶神”的供品。其实现在大部分人都不信“神”之类的。这是遵循一些古老的习俗,现在有争老人供品的习俗。早在宋代,十二月初八,七宝五味粥,即“腊八粥”,就被送到东京开封的各大寺院。宋代孟元申在《东京梦里行》中记载,十二月初八,“寺院举行佛浴,送七宝五味粥给他的弟子,称为‘腊八粥’。大家都是日本家庭,吃的是水果杂料粥。”又称“佛粥”。宋代大诗人陆游在诗中说:“今佛粥多相济,以为江村存新事。”也是关于腊八送粥的。腊八粥不仅为僧人所享用,也深受民间喜爱。元、明、清三代沿袭这一饮食习俗,清代最为盛行。有诗说“腊八家家煮双弓,榛子桃仁染红。我喜欢叫儿看它,佛影无边。”周觅的《武林旧事》说:“初八,寺庙和百姓用核桃、松子、奶菇、柿子、栗子做粥,称为腊八粥。”清代夫差敦冲在《燕京岁时腊八粥》一书中说:“腊八粥以黄米、白米、糯米、小米、菱角、红豆、去皮枣泥等煮成。,以及外染的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子、松子、白糖、红糖和猥琐。,颇具北京特色。元代人孙国写了一个拜访燕都的故事:“十二月八日,送关白粥,粥里混有米饭和水果。货多者胜,这个故事沿袭了宋朝的故事。“腊八粥作为一种民间习俗,在夏历的12月8日吃,庆祝丰收,一直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