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写食谱

(张大千《草书七言》)

张大千(1899-1983)原名全,后改名于,名大千,号大风堂。出生于四川内江,祖籍广东番禺。1917日本留学,京都学染织。1965438+2009年回国后师从曾、李瑞卿学习书画。1941去敦煌石窟临摹壁画。1949去香港暂住,1952移居阿根廷。1954搬到巴西圣保罗。1956去欧洲旅行,在尼斯遇见毕加索。1969年在美国生活,1977年回台北建造“玛雅之家”,1978年定居台北。他出版了多种选集和著作,如张大干的书画集。

张大千擅长山水、人物、花卉,绘画技艺享誉国际。早年以传统笔墨为主,尤以石涛为重,作品可感混乱。在敦煌临摹绘画后,画风转为丰富细腻,笔法在墨妙得到提炼,获得了文人画的精髓。到了晚年,画风又会改变,用绿松石和墨水泼墨就好了。狂野奔放,淋漓尽致。

除了绘画和精细的鉴赏,张大千的藏书和诗文都很丰富,书法也极有造诣。因为他以绘画出名,所以他的书法艺术常常被忽视。

张大千的书法家师从清末民初两位著名的书法家李瑞卿、曾弄佐学习书画,为他日后的艺术道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李瑞卿《清史稿》说“诗作于汉魏,与谢涛有关;所有的书都准备好了,尤其是印章。”张大千对李瑞卿的书法情有独钟,他以非凡的临摹才能,很快掌握了李书法的特点和精神,从而能逼真地临摹其书。

30年代以后,张大千的书法开始酝酿变革。他在李和曾的基础上,转学多位老师,并参与了宋代名家皇姑的笔触,追求拆枝漏痕之美,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张大千《行书》)

(张大千和他的第四任妻子徐文伯)

张大千有三个老婆和一个红颜知己有多快(剧照)。

近代张大千是有世界影响的书画大师。他在创作上的卓越成就就不必多言了。纵观张大千一生,早年历尽艰辛,成年美女不计其数。从20岁成名到去世,张大干的桃色丑闻比他的画卷还要丰富。也因此获得了“数画才子,古有风流,包括唐寅,今有大才”的绰号。然而,直到2004年3月,随着张大千巨幅山水画《莽莽幽翠图》被专家估价1000多万元的《浮世绘》。一枚未曝光的大千先生“秋末”印章神秘出现,这位浪漫天才令人震惊的柏拉图式恋情终于被解密。

一个跪着的“美人”,只为真心的知己。

张大千20岁时,因青梅竹马的未婚妻去世,在宁波天通寺出家。三个月后,他回到了上海。张大干在上海画坛打拼的时候,石涛的仿画已经到了连专家都鉴定不出真伪的地步。

当时,宁波富商李茂昌也是他骗过的富人之一。当李茂昌给他心爱的女儿李秋君看她花50元买的“真迹”时,她笑着说这幅画是假的。但这位画家极有才华,将来会大获成功,这将是划时代的。

听了女儿的话,李茂昌真的开始在上海画坛寻找这位大师,但是他在拼命地寻找。他看到的是一个迷人的年轻人。听了对方的叙述后,张哈哈大笑,以此来感谢这两年来的苦心经营。他坚持要把海洋还给彼岸。李茂昌海洋没有接受它,但它被交给了一个心胸开阔的小兄弟。

李茂昌多次邀请张大千到他在宁波的家中作客。其实他是有意让他认识自己的女儿。李茂昌的女儿李秋君毕业于上海市务本女子中学。她从小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外表优雅,性格温柔。她是众所周知的才女。一天,张大干应李茂昌的邀请来到宁波玩。当他在客厅等主人时,他被一幅巨大的荷花图吸引住了。一朵残莲,一根秃茎,一滩烂泥,飘逸脱俗,张大千松了一口气。

张大千叹道:“画坛真是幕后。看这幅画。技法气势磅礴,字体却气势磅礴,意境脱俗,有女风。真是让我百思不得其解。”

李茂昌笑着说,“看来你很喜欢这幅画,哥哥。你想见见主人吗?”张大干赶紧说:“我觉得现在跟师傅学还不晚。就是不知道这个“谷亮唐大师”还在不在人间。”李茂昌笑着告诉他,画家不仅是活着的,而且在晚上也可以看到。

张大千在焦虑中度过了一天。直到晚宴开始,客厅的门才砰的一声被撞开。我看见一个年轻漂亮的女人站在落日的余晖中。那个女人好像在跑步,发髻松了。还没来得及收拾,跑完步脸就红了。李茂昌指着还没喘过气来的女儿,笑着说:“秋儿,这就是你一直仰慕的无与伦比的张大千。”说完,他对张大千一笑:“大千兄。见过你的主人?”

几秒钟后,张大千终于反应过来了。他推开椅子,几步跑向李秋君。他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日中真的大叫“蜀人晚辈张骞,见过主公。”

一段奇怪的恋情开始了。

单膝跪地,知己恨不相逢不嫁。

那次见面后,在李茂昌的“牵线搭桥”下,张大千干脆在李秋君住的后楼“藕香堂”里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这两个人几乎形影不离,除了睡在不同的房间。

那时候的张大千年轻,有魅力,做过很多事。连李茂昌都知道这一点。但只是为了这个三姐,大千从来不敢越界。

其实,这半年来,张大干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相见恨晚?”原来,张大千在表哥去世后,在老家娶了母亲。他心灰意冷,第二年就娶了一个小妾。这位李家三小姐怎么能屈尊做他的妾呢?

张大千生性洒脱。他不是个多愁善感的人。但他在三姐背后偷偷刻了“秋晚”的印章。

遇到张大千后,李秋君也陷入了无尽的苦恼:是不是打破常规,让这位富婆屈尊嫁给一个穷书生做妾?还是永远不跨越男女界限,一辈子保持兄弟姐妹关系?一次。李秋君看到张大干正在给四川的妻妾写信,试探性地告诉张大干,如果能再娶一位大小姐为妾,那将是一件无量的幸事。但张大干听了李秋君的话后,楞了几秒钟,长叹一声。他一句话也没说。

第二天,张大干来到了他的工作室。他第一次把工作室关了,不让任何人进去。直到傍晚,张大干才打开画室的门。当李秋君端来茶时,张大千仍是早晨的姿势:原来他已经在画室里静静地坐了一天了。我没等李秋君说话。张大干扑通一声跪了下来,吓得李秋君后退了半步。张大千道:“三姐。我年少轻狂。但我深深知道,这辈子我会为画而生,为画而死。抛开男女私情不谈,这辈子除了你,没有谁是我最亲密的红颜知己。但若收你为妾,则辱一代才女,我将遭天谴。”

(张大千和李秋君)

三跪处,尘蜡苔痕,梦与情

从那时起,李秋君把他一生的爱深深埋藏在心底。在张大千面前,他不谈婚论嫁,却假扮自己的妹妹。

20世纪30年代初,李秋君跟随张大千来到上海,在国立美术学校任教。李秋君一如既往地照顾张大千的起居,甚至亲手缝制张大千的衣服。张大千周游列国时,李秋君干脆选择了自己的弟子,弟子们也尊称李秋君为“师娘”,李秋君也没有拒绝。就这样,李秋君再也没有结婚。

怕三姐孤独,抗战前夕,张大干把自己的亲生骨肉送给三姐收养。李秋君视他们为自己的骨肉,投身于教育事业。

在李秋君的鼓励下,张大千决定去敦煌写生。这次敦煌之行对张大千的一生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虽然张大千艰辛的敦煌之旅被冤枉为“古代文化的破坏者”,但这也奠定了他在中国绘画史上不可替代的地位。徐宝良·贝洪哀叹说,“在过去的500年里发生了太多的事情”。毕加索晚年读张大千的作品时感叹“真正的艺术在东方”。

无论张大千身在何处,他从未中断过与李秋君的联系:无论走到哪里,无论是在黄山、四川还是敦煌,他都要把自己的艺术感受写下来,寄给远方的三姐,与她一起探讨艺术话题。近40年来,他们一直保持着这种交流习惯。直到张大千1949去了东南亚,失去联系。

1939.虽然国内战局比较紧张,但张大千还是想起了远在上海的三姐。她和新婚的第四任妻子文博从成都飞往上海,庆祝李秋君的50岁生日。当时,张大千已经患有糖尿病。因此,每次吃一道菜,李秋君都要先尝一尝。临走前,李秋君拉着文博夫人的手。把我亲手为张大千写的配方给她,对她说:“好姐姐。你能每天照顾他真是太好了。我就是不能!他是国宝。一切都要以他的健康为前提!”

抗日战争期间,李秋君和何香凝女士在沦陷区上海为遭受灾难的儿童,特别是无家可归的孤儿组织了一个庇护所。而张大干则思念远在沦陷区的三姐。他多次劝她赶紧到自己身边,怕“会有战争,骨肉分离”。然而,李秋君不能离开上海,一方面,她想念两个正在读书的养女,另一方面,她不想给张大干的生活增加负担。1945年8月,远在成都的张大千听到抗战胜利的消息后,难掩内心的激动。他画了一幅赞美祖国美景的巨幅山水画《莽莽幽翠图》,并盖上了“秋晚”的印章。他盖章有两层意思:一是因为他知道这幅画会是他一生的杰作;第二,有一天在上海给李秋君看。遥寄思念,纪念一生情缘。后来,他把这幅画送给他的朋友谢,希望谢把它带到上海展览。李秋君可以看到相思病。遗憾的是,谢还没来得及把这幅画拿给看,1952《茫茫又有翠图》就被没收了,直到1984才归还给谢先生。此时的张大千早已远在海外。李秋君一生中从未见过这幅画。

65438年到0949年,张大干从东南亚流落到南美,他错过了一生的挚爱。每到一个国家,都要在那里收集一点土,然后装在信封里,写上“三姐妹一起秀”。到张大千去世的时候,他有十几个信封都没有打开过。后来,在由李秋君的弟弟在香港转来的给李秋君的信中,他写道:“三姐,听说你最近病榻上徘徊不去,我很心痛。人生最大的遗憾就是不能活在原地,却死在原地。虽然你和我一起写了墓志铭,但我真的很担心死后我们是否能分享同一点。蜀山秦书一生深受无数美女的喜爱。不过和三姐比起来,柳工代代都黯然失色。史达琳今天还记得你们第一次见面时可爱精致的样子。令人难忘。看来你很讨厌昨天的海峡分离。是西南的家,常常向东南告别。灰尘、蜡和苔藓标记着你的梦。”

自从1949之后,张大千和李秋君就再也没有见过面。李秋君去世的时候,张大千正在香港举办画展。当听到最爱的人先走的消息时,张大千神情恍惚。他跪不起。几天几夜都吃不下饭。从那以后,他一下子老了许多。身边的弟子经常听他说:“三姐一个人。”八年后,张大干去世。2004年3月,几经波折,谢的后人终于将其拍卖。这部张大千一生的杰作浮出水面后,《秋末》的来历终于被解密,从而揭露了这段逝去的爱情。(罗天佑)

(张大千和少女池春红)

张大千手稿

张大千篆书

张大千七言联的纵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