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中秋博饼的由来福建中秋博饼的由来及习俗

厦门中秋博饼的由来

摇头晃脑(后记饼)源于福建厦门鼓浪屿,始于清初。这是一种独特的月饼文化,也是闽南人的历史遗产。传说,中秋节摇头晃脑是郑成功在鼓浪屿驻军时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除士兵对中秋节的热爱,鼓舞他们的士气。于是,代代相传,成为今天闽南特有的民俗。

亲戚朋友聚在一起打饼博冠军,这是厦门人庆祝中秋节的独特习俗。据说,300多年前,郑成功在厦门抗清,他的士兵大多来自福建,广东等地。中秋节前后,他变得更加想家了。为了解除战士们的忧郁,鼓励和鼓舞他们的士气,帮助驱逐荷兰殖民者和收复台湾省,郑的部经过一番商议,巧妙地与驻扎在厦门红本总部33-44号的后衙门的工作人员一起设计了中秋节蛋糕,让所有的战士都能在凉爽的中秋节夜晚愉快地战斗。

中秋节打状元的习俗在厦门人中间流传了300多年。生动有趣的独特习俗使中秋节成为厦门继春节之后的又一盛大节日。每年中秋节前后,厦门的蛋糕店都会大量生产糕点出售,家家户户都会购买。

近年来,人们对传统的“博饼”游戏进行了更多的创新。博不再仅仅是一个“饼”,而是由于人们的原因,随意用各种食物或日用品来代替“月饼”,增加了这项古老的民间游戏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每年中秋节临近,厦门市民都会上街购买“博状元”的奖品,总能掀起一股购物热潮。亲戚、朋友、同事、客户,我们在花前花后三五成群地围坐在一起,桌子上摆了一个大瓷碗,里面放了六个骰子。我们轮流掷骰子,根据骰子的颜色赢得从“学者”到“冠军”的各种奖品。在叮叮当当的骰子声中,状元郎相继登场,人们激动的欢呼声传遍大街小巷,给美丽的鹭岛增添了浓浓的节日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