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家贝多芬的故事
[编辑此段落]
英雄
贝多芬的心中充满了自由、平等和博爱的理想。他是1789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热情支持者。1798年,贝纳多特将军(1763—1844)出任法国驻维也纳大使。贝多芬经常拜访他的家,并与他周围的人有密切的交往。1802年,贝多芬在贝纳多特的建议下,开始创作献给拿破仑的第三交响曲。在他心目中,拿破仑是摧毁专制制度、实现理想的英雄。1804年,贝多芬完成了第三交响曲。就在他准备献给拿破仑的时候,拿破仑称帝的消息传到了维也纳。当贝多芬从学生李斯(1784-1838)那里得知这个消息时,愤怒地咆哮道:“他只是一个普通人。现在他会践踏人权来显示他的个人野心。他会骑在所有人的头上,成为暴君!”他一边说着,一边走到桌前,把献给拿破仑的献辞撕了扔在地上,谁也不许捡起来。过了许多天,贝多芬的怒气渐渐平息,他被允许公开这部作品。1804 65438+2月,这首交响曲在维也纳罗布·柯维茨王子的宫廷中首次演出。1805年4月在维也纳剧院的第一次公开演出由贝多芬亲自指挥。节目单上写着:“路德维希的D大调新交响曲?在哪里?贝多芬先生写的,献给罗伯·柯维茨王子殿下。”奇怪的是,贝多芬说不是降E大调,而是降D大调。《1806》6月刊乐谱时,扉页上印着:英雄交响曲,为纪念一位伟人而作。此后,第三交响曲被称为“英雄交响曲”。
命运交响曲
贝多芬《C小调交响曲》(作品67)的前四个音符,就像命运敲门的声音一样强烈而沉重。这部作品因此被称为“命运交响曲”。命运交响曲写于1805到1808。贝多芬在11年6月给他的朋友韦格勒(1765-1808)写信,他已经说过:“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永远也不能彻底压倒我!”命运的叩击出现在1798年创作的《C小调钢琴奏鸣曲》(Op.10)第三乐章,后来又出现在《D大调弦乐四重奏》(Op.18 No.3)第三乐章和《激情奏鸣曲》(Op.57)中,可见通过斗争战胜命运是贝多芬一贯的创作思想。《命运交响曲》中表现出来的奋斗激情有着强烈的感染力。西班牙女低音歌手玛丽·博兰第一次听《命运交响曲》时被吓死了,不得不离开。老卫道士拿破仑听到第四乐章开头的主旋律,忍不住跳起来大喊:“这是皇帝!”“柏辽兹将《命运交响曲》中惊心动魄的斗争场面,视为“奥赛罗听信小我的谗言,误以为苔丝狄蒙娜有了外遇时的可怕狂怒。"舒曼说:"虽然你经常听到这首交响曲,但它对你来说总是有一种不变的力量--就像自然现象总是会吓到人一样。“1830年五六月间,门德尔松在魏玛待了两周,最后一次见到歌德,在钢琴上为他演奏了古今著名的作品。歌德听了《命运交响曲》的第一乐章后非常激动。他说:“这是宏伟的,惊心动魄的,几乎要把房子压塌了。不知道很多人一起玩会怎么样。“1841三月,恩格斯听了《命运交响曲》的演出。在给姐姐的信中,他称赞了这部作品,并说:“如果你不知道这个奇妙的东西,那么你这辈子就什么也没听过。”他说,在第一乐章中,他听到了“那种彻底的绝望和悲哀,那种悲伤的痛苦”;在第二乐章,我听到了“爱的温柔哀愁”;第三、第四乐章,“小号所表达的强大、年轻、自由的喜悦”是如此鼓舞人心。恩格斯用短短的几句话揭示了《命运交响曲》的实质。
月光奏鸣曲
《月光之歌》原名《C小调钢琴奏鸣曲》,创作于1801,接近贝多芬创作的成熟期。这部作品有三个乐章:第一乐章,那一声叹息的主题融入了他的耳聋和忧郁的思想。第二乐章表现了那种记忆中的甜蜜的梦,也像是未来的蓝图。第三乐章的快板。这部作品最美的是第一乐章,让人想起月光。
这首钢琴曲之所以被称为《月光音乐》,是因为德国诗人路德维希·莱尔斯塔德伯格说过,“听完这首曲子的第一乐章,我就想起了瑞士的卢塞恩湖和湖面上荡漾的皎洁月光。”后来,出版商根据这段话,加上了《月光之歌》的书名,各种关于作曲家在月光下即兴创作的传说便开始流行。其实打动贝多芬创作的并不是皎洁的月光,而是贝多芬和朱丽叶·吉查蒂(1784-1856)初恋失败后的痛苦心情。
朱丽叶·吉查蒂是伯爵的女儿,比贝多芬小14岁。他们是真心相爱的,家庭地位的差距迫使他们分手。在遭受了这一沉重打击后,贝多芬把封建等级制度引起的内心痛苦和强烈愤慨全部倾注到了这一段热情如火的钢琴曲中。所以,这首歌是献给她的。
对于这部作品的解释,或许俄罗斯艺术评论家斯塔索夫(1824-1906)的观点更为合理。回忆起在彼得堡听李斯特的演奏后,他认为这首奏鸣曲是一部彻头彻尾的悲剧,第一乐章是温情脉脉,有时是充满黑暗预感的精神状态。他在听安东·鲁宾斯坦的表演时也有类似的印象:“...从远处,仿佛从一个看不见的灵魂深处,突然升起一个无声的声音。有些声音是忧郁的,充满了无限的悲伤;还有的是沉思的,有着无尽的回忆和灰暗的预兆……”
围绕月光,有一个误传的奇闻。上个半世纪,一位德国乐评人发表文章说,贝多芬的《升C小调钢琴奏鸣曲》让他想起了“瑞士卢塞恩湖上荡漾的月光”。于是精明的出版商虚构了一个感人的故事,题目是《月光音乐》:“一天晚上,贝多芬正在维也纳郊区散步,突然听到钢琴声,而且是他的作品。他走到一所旧房子的窗前,发现一个盲女正在玩耍。他进屋后才知道她非常喜欢贝多芬的音乐。作曲家很感动,在月光下写下了这首月光歌……”。
这个故事纯属虚构。其实贝多芬写这部作品的时候,是在1801年。当时他的耳聋越来越严重,失恋的痛苦还没有平复。他怀着痛苦的心情写下了这首钢琴奏鸣曲。
这个虚构的故事后来被应用到我国小学五年级语文课本的课文《月光歌》中。
热情的奏鸣曲
当辛德勒有一次问贝多芬D小调奏鸣曲(作品31 ^ 2)和F小调奏鸣曲(作品57)的内容时,贝多芬回答说:“请读莎士比亚的《暴风雨》。”因此,前者被称为“暴风雨奏鸣曲”,后者被汉堡音乐出版商克兰茨(1789-1870)冠名为“激情奏鸣曲”。(另一方面,“热情”这个称号是由德国钢琴家、小提琴家、作曲家、指挥家赖内克(1824-1910)加上去的,似乎没有根据。)贝多芬并不认可《热情》这个标题,但对于这部英雄壮丽的作品来说,这个标题还是挺贴切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曾在莫斯科听过俄国作曲家、指挥家多布罗万(1894-1953)演奏这首奏鸣曲,并说:“我不知道有什么比《激情奏鸣曲》更好的了,我愿意天天听下去。这是美妙而前所未有的音乐。我总是带着也许是孩子气的夸耀想:人能创造出什么奇迹!”1870年10月30日,巴黎在普法战争中被普鲁士军队包围了三个多月。铁血宰相俾斯麦在凡尔赛普鲁士国王威廉的大本营,与法国资产阶级政府首脑梯也尔谈判停战条款。那天晚上,德国前驻意大利大使格特尔在维汉姆一架破旧的钢琴上为俾斯麦演奏了《激情奏鸣曲》。俾斯麦听完最后一个乐章后说:“这是整整一代人奋斗的哀号。”他从一个嗜血野心家的立场理解贝多芬的“热情”。他曾说:“如果我能经常听这首曲子,我的勇气就不会耗尽”,因为“贝多芬对我的神经是最好的”。贝多芬在1801年6月29日说:“我的艺术是用来改善穷人命运的。”如果贝多芬知道地下的东西,听说他的音乐被俾斯麦用过,那他一定是死了。
贝多芬的朋友
梅尔策(1772—1838)以发明和制造机械乐器而闻名。1813年秋,贝多芬为梅尔策发明的万能钢琴(即机械乐队)写了一首名为《惠灵顿的胜利》或《维多利亚之战》的战争交响曲,描述了同年6月21日,英军在西班牙北部城市维多利亚击败拿破仑的场景。在Winkle发明(1776—1826)的基础上,Meltzer曾经创造了今天的万能拍击机。贝多芬第一次采用它,并根据每分钟的节拍数来标记他的作品的速度。贝多芬的助听器也是梅尔策在1810年左右制造的。有一次,贝多芬派梅尔策去旅行,他写道,最富有的人是滑稽的大炮,以此来赞美节日机器的创造者。这首象征贝多芬与梅尔策友谊的佳能,后来被贝多芬选入他的第八交响曲(作品93),成为第二乐章的主题。
芭蕾舞台上的第七交响曲
瓦格纳将贝多芬的《第七交响曲》(Op.92)称为“终极的舞蹈”,“舞蹈的最高形式”,“身体运动按照理想形式的最美妙的体现”。据说他曾经想象过,第七交响曲会以李斯特钢琴伴奏的舞蹈来表现。瓦格纳的理想后来被俄罗斯编舞家马欣实现了。1938年,他将这部交响曲编成芭蕾舞剧,展现一个寓言式的故事——世界的创造与毁灭:第一乐章:创造——在创造精神的指引下,混乱的世界变成了动植物有序的居所。有男人和女人,还有危险的蛇。第二乐章:大地——仇恨和强奸出现在大地上。一群男男女女哀悼被谋杀的少年。第三乐章:天空——天上的神和女神对地上的骚乱无动于衷,依然自得其乐。第四乐章:放荡与毁灭——人们沉溺于放荡。上帝看到他们拙劣地模仿着上层世界的欢乐,因愤怒而用火毁灭世界。1938年5月,这部芭蕾舞剧在摩纳哥蒙特卡洛首次由俄罗斯的巴西雷芭蕾舞团演出。
欢乐颂和合唱交响曲
1793 65438+10月,德国诗人席勒的朋友、波恩大学的法学教授费雪尼克写信给席勒的妻子夏洛特,信中说:“有一个年轻人...怀着伟大而崇高的志向,谁想把席勒的《欢乐颂》一段一段地谱成曲子。”这个年轻人就是贝多芬,当时住在波恩,年仅23岁。贝多芬在1798和1812年贡献了《欢乐颂》的音乐。写于1812的《欢乐颂》主题,后来被用在1814完成的《c大调命名日节前奏曲》(Op. 115)。贝多芬为1795左右的比格诗创作的歌曲《相爱吧》与合唱交响曲最后一乐章的《欢乐颂》主题在音调上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说是《欢乐颂》主题的前身。后来贝多芬在《C小调钢琴合唱幻想曲》(op . 80)65438-0808中以此曲调为主题,演唱了库夫纳赞美音乐魅力的诗歌。钢琴合唱幻想曲的合唱部分是合唱交响曲终曲的一次尝试。1824年3月,贝多芬写信给普罗布斯特:“合唱交响曲的终曲是以钢琴合唱幻想曲的风格写成的,但规模要大得多。”可见贝多芬为《欢乐颂》作曲的意图始于1793,琢磨了30年才最终在《合唱交响曲》中完成。合唱交响曲是在卡尔斯巴德决议后一切自由思想和民主运动遭到残酷镇压的反动时期完成的。1824年5月维也纳Lentner Thor剧院首场演出期间,观众热情空前高涨。贝多芬出场时观众鼓掌欢呼了五次,以至于警察不得不介入。但是背对观众站在乐队里的贝多芬什么也听不见。幸好女低音歌手洪热牵着他的手转过身来,“看到”了观众的欢呼声。从第一次演出引起的不同寻常的情绪,可以看出歌唱的快乐,也就是歌唱的自由,在当时的现实意义是多么的深刻。
◆乐圣境界
[编辑此段落]
辛然忘记吃饭了
一天,贝多芬来到一家餐馆吃饭。点餐后,他突然有了灵感,于是抓起餐桌上的菜单,在菜单背面做了一首歌。不一会儿,他完全沉浸在美妙的旋律中。看到贝多芬如此投入,服务员也不敢打扰,打算等会再为他服务。大约一个小时后,服务员终于来到贝多芬身边:“先生,您准备好上菜了吗?”贝多芬像刚从梦中醒来一样,立即付了帐。服务员像个和尚——迷茫:“先生,你还没吃饭呢!””“不!我确定我已经吃过了。”贝多芬根本不听侍者的反复解释。付了菜单上的价格后,他抓起写满笔记的菜单冲出了餐厅。
每天进入这个国家
晚年,贝多芬曾听一位朋友演奏他的C小调变奏曲。听了一会儿,他问:“这是谁的作品?”“你的。”朋友回答。“我的?我写了这么笨拙的歌?”然后他补充道:“啊,贝多芬是个傻瓜!”歌德对席勒的评价完全适用于贝多芬:“他每周都在变化和成长。每次见到他,总觉得他的见识、见识、见解都比上一次有所提高。”贝多芬甚至一度想毁掉自己年轻时写的歌曲《阿德莱德》和《降E大调七重奏》(Op. 20)。这绝不是偶然的。像贝多芬,真的可以说是“五十知四十九错”。
让对手无法抄袭。
贝多芬在18岁时(1788)与波恩的布劳宁家族交了朋友。这个家庭的女儿叫ereo nole(1772-1841),儿子叫Rolenc (1777-65438+)。10月,贝多芬离开波恩去了维也纳。因为临行前的一次争吵,贝多芬到了维也纳后有一年没有给埃罗诺尔写信。1793年,他把自己在维也纳发表的第一部作品(其中一部分是在波恩写的)的书名献给了《爱若诺勒》。这部作品是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第一幕中以费加罗咏叹调为主题的小提琴和钢琴变奏曲。1793 165438+10月2日,贝多芬写信给Ereonole,在最后谈到钢琴部分技术难度较大的颤音,说:“维也纳有些人,晚上听了我的即兴演奏后,第二天会把我风格中独特的东西录下来,算作自己的。如果不是看透了他们的行为,我是不会写出这种音乐的。我知道他们的音乐很快就要出版了,所以我决定先下手为强。但我还有一个原因:我想打败那些维也纳钢琴家,他们中的一些人是我的死敌。我想用这个来回报他们,因为我预料到我的变奏会到处遇到所谓的绅士,让他们看起来一塌糊涂。”不久之后,贝多芬公开演奏了这首曲子,显示了他高超的钢琴技巧。
对作曲的严谨态度
门德尔松曾经公开了一份贝多芬的手稿。这张稿纸上,有一个地方改了又改,贴了十二张小纸片。门德尔松把这些小纸条一张一张地打开,发现最里面的纸条(最初的想法)和最外面的纸条(第十二次重写)一模一样。当初,中国北宋文学家王安石为了“春风绿于江南岸”这句话中的“绿”字煞费苦心,也设想了几十种方案才最终敲定。正是因为古今中外杰出艺术家的创造精神,后人才能欣赏到如此感人的艺术作品,作曲对于贝多芬来说是一项非常辛苦的工作。当他创作歌剧《费德里欧》时,他为其中一首合唱曲草拟了十种开头。人们熟悉《命运交响曲》第一乐章的主题动机,在他的草稿中发现了十几个不同的想法。贝多芬经常带着笔记本,走路的时候也不忘记录下自己突发的灵感。这很像中国唐代诗人李贺。
◆激进的个性
[编辑此段落]
贝多芬和他的前辈们
“交响乐之父”海顿曾是贝多芬的老师,但老师和学生之间总是因为意见不同而产生分歧。海顿非常欣赏贝多芬的才华,但无法容忍贝多芬大胆创新的精神和不羁的个性。所以两人分手只是时间问题。歌德和贝多芬于1812年在波希米亚相遇,并在一起度过了一个月。两人都给对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却没有建立起友谊。贝多芬非常钦佩歌德的天才,但他不能容忍歌德的一些做法。一天,他们一起出去散步。在路上,我看到奥地利女王领着一群王室成员和他们朝相反的方向走去。歌德没有理会贝多芬的一再劝阻,立即恭敬地站在路边。贝多芬对歌德说:“你不必这样做。贵族们的作风愚蠢,只能说明他们的平庸和无能。.....他们可以把勋章别在任何人的胸前,但这个人永远不会变得更好。他们也许能用七三件产品使一个人成为平民,但在任何时候他们都不能使歌德或贝多芬……”然而,歌德不仅僵硬地站在路边,脸上也开始露出谦卑的笑容。贝多芬意识到无论他说什么都是徒劳的。于是,他昂着头,继续往前走。结果认出贝多芬后,奥地利的皇后和王储率先向贝多芬致意,并脱帽致敬。当他们经过歌德身边时,歌德早已脱帽鞠躬,连头都不敢抬。事后,贝多芬悲伤地对歌德说:“...你太尊重他们了。”即便如此,贝多芬仍然对歌德非常尊敬。人们在他晚年全聋时使用的谈话本中发现,他禁止别人以轻蔑的口吻谈论歌德;他曾告诉人们,他愿意为歌德“牺牲生命十次”。但歌德一生都无法原谅贝多芬,态度冷淡,有时甚至冷酷无情,令人十分费解。
“给猪弹钢琴”
鄙视权贵是贝多芬的一贯性格。贝多芬的一个朋友,利·辛诺夫斯基公爵,邀请贝多芬为住在他官邸的法国军官演奏,但是贝多芬没有同意。公爵终于板起脸,把“邀请”改成了“命令”。但贝多芬不仅毫不畏惧地拒绝了,而且回国后,他发现了利·辛诺夫斯基公爵以前送给他的一个半身像,并把它摔得粉碎。然后,他给公爵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公爵,你只是碰巧成为了公爵;我成为贝多芬是因为我自己。现在和将来都有很多像你这样的公爵,但我贝多芬永远只有一个!”贝多芬同样厌恶上流社会富人的奉承。在贝多芬生活的时代,欧洲普遍存在“收集名人私人物品”的趋势。有一位伯爵夫人向贝多芬要了一束头发作为纪念。贝多芬对此非常不满,后来用纸包了一束山羊胡子送走了这位女士。而伯爵夫人还蒙在鼓里,以为自己真的得到了孩子。有一次,几位贵族有幸邀请贝多芬一起欣赏他的钢琴演奏。起初,贝多芬的兴致还不错,但他渐渐发现,这些贵族并不在意他的表演,只是想在饭后“装点门面”。于是贝多芬立刻盖上琴盖,愤怒地留下一句话:“我对给猪弹琴没兴趣!”“之后,我就走了。
“黑名单”上的人
19世纪20年代,欧洲资本主义革命进入低潮,民主派遭到无情镇压。维也纳也是如此。但贝多芬无视特务和间谍的监视,经常去小旅馆会见地下活动分子。这使他成为维也纳警方密切关注的对象,他的名字出现在秘密警察的“记录名单”中。面对这种情况,贝多芬还敢公开诅咒回国的奥地利皇帝:“他(指奥地利皇帝)应该被吊死在第一棵树上!”"
1789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与进步的思想给了他很多启发,奠定了他人文世界的帷幕。——深信人类是平等的,追求正义和个人自由,痛恨封建专制的压迫。虽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三位著名作曲家生活在相近的时代,但贝多芬的思想显然与海顿、莫扎特不属于同一个“时代”。海顿一生受辱。虽然他偶尔被激怒,但他总是听天由命。当时进步的文学思潮和革命情绪很少能让他兴奋,他的音乐也始终与斗争绝缘。莫扎特的精神痛苦不亚于海顿。他勇于反抗,宁愿贫穷也不愿忍受大主教的侮辱。但在他的音乐中,往往能从充满阳光和青春活力的欢乐背后感受到一丝痛苦、忧郁和悲伤。只有贝多芬,他不仅愤怒地反对专制的封建制度,而且用他的音乐号召人们为自由和幸福而斗争。贝多芬在波恩(1782-1792)的创作多为小型钢琴曲、二重奏、歌曲等。可以说这一时期他还处于创作的准备阶段。在维也纳的前十年(1792-1802),他的著名作品只有《悲伤》、《月光》、《克罗齐奏鸣曲》、《第三钢琴协奏曲》等。但在此期间,他对社会政治问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也能实现他试图探索的目标。1802-1812年,他的创作进入成熟期,这一时期后来成为他的“英雄时代”。
贝多芬创作活动的成熟过程表面上看起来相当缓慢,但实际上却非常平稳。他直到三十岁才写出第一部交响曲,但是莫扎特在这个年龄已经写了大约四十部交响曲。
贝多芬从1796开始感觉听力越来越弱,但直到1801他才确信自己的耳病无药可救,才把这件事告诉了朋友。然而,他对艺术和生活的热爱克服了他个人的痛苦和绝望——苦难成为他创作力量的源泉。在这样一个精神危机的高峰,他开始写他的乐观英雄交响曲。《英雄交响曲》标志着贝多芬精神的转折点和英雄时代的开始。
贝多芬在维也纳逗留的后期,由于欧洲正在经历严重的政治反动时期,也就是梅特涅反动统治特别猖獗的时期,他的创作也出现了暂时的衰落(1813-1817)。从1818开始,在贝多芬生命的最后十年(1818-1827),他仍然以巨大的毅力写出了第九交响曲(合唱),即使他已经完全失聪,健康恶化,生活贫困,精神备受折磨。
贝多芬于1827年3月26日在维也纳逝世。他死的时候没人陪,但是同月二十九日下葬的时候,形成了一股群众活动的浪潮,所有的学校?什么是假戏真做?托潘呢?墓都?哪个贡品?厦门?套虐?硕?桑葚?题词791-1872):“当你站在他的棺材前,笼罩着你的不是绝望,而是一种高贵的感觉;我们只能对他这样的人说,他成就了大事……”
贝多芬是世界艺术史上伟大的作曲家之一。他的创作体现了他的巨人性格,反映了那个时代的进步思想。他的革命英雄主义形象可以用“穿越苦难——走向欢乐;通过斗争获得胜利”。
◆他人评价
[编辑此段落]
◆贝多芬作品年表
[编辑此段落]
1782-1783出版变奏曲和进行曲,三首钢琴奏鸣曲,赋格,两首钢琴回旋曲和一首钢琴协奏曲。
1785年,白丽丝成为小提琴老师。创作三首钢琴四重奏。
从1787到1789,他创作了一首前奏曲,两首前奏曲和两首F小调钢琴三重奏。
1790骑士芭蕾舞团创作(献给沃尔斯坦。1791 3月6日上演)
作品从1792到1795 * *号1,2,3,87,103,19,46,129等。(其中Op.2为三首钢琴奏鸣曲,Op.19为钢琴协奏曲)
1795第一次在维也纳玩自己的作品。三首钢琴三重奏(作品1)出版了。
1796 -1797创作降E大调弦乐五重奏(作品4),两首钢琴大提琴奏鸣曲(作品5)和作品6,7,8,25,16,71,818。
听力损失从1798到1799,创作作品第9号,10,112,13(悲情钢琴奏鸣曲),56438.66666666667
1800至1801年作品:17、18、22、23、24、26、27、28、29、37(即《第三钢琴协奏曲》)、43、85。
1802年创作了第30,31,33,34,35,40号作品(G大调浪漫曲),第50号作品(F大调浪漫曲),第36号作品(第二交响曲)。
从1803到1804,他写了第三交响曲,进入创作成熟期。
1804年,原本献给拿破仑的第三交响曲改为英雄交响曲。4月7日,1805,英雄交响曲首次首演。
1804 -1805作品:32、53、54、57、56、72号作品。
2月23日1806,65438+第一次演奏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他创作了第四钢琴协奏曲、三首弦乐四重奏(作品59)和田园交响曲。
创作于1807-1808,作品有《命运交响曲》(第五交响曲)、《田园交响曲》(第六交响曲)和第62、69、70、80、86号作品等。
1809-1810创作了《第五钢琴协奏曲》(皇帝)和《埃格蒙特》,以及第74、76、77、78、79和81(a)号作品,即《钢琴奏鸣曲,75。
1811-1812他创作了第七交响曲和第八交响曲,作品编号96,97,113,117。
1813 65438+2月8日,完胜惠灵顿。
创作年份1813-1814 89,90,94,15,118,116。
作品编号98,1815-18101,102,1108创作于2006年。
他创作了五重奏赋格曲(作品137)。
1818 B大调作曲钢琴奏鸣曲(Op. 106)。
1819开始写庄严的弥撒。
1821中第110号钢琴奏鸣曲。
从1820到1822,贝多芬创作了109,11,119,121(a)。
1823庄严的弥撒完毕。
第九交响曲完成于1824。创作弦乐四重奏(作品127)。
在1825创作了最后一首弦乐四重奏。《第九交响曲》4月首演于维也纳卡伦·特纳剧院,5月8日正式演出。
1826打算写第十交响曲,病重。
1827死于3月26日。
此外,还有一首大约创作于1810年前的著名钢琴曲:《致爱丽丝》(给爱丽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