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是从哪个朝代开始成为固定节日的?
中秋节起源于古代,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代。
中秋节起源于对天象的崇拜,由古代对秋天月亮的崇拜演变而来。中秋节流行于汉代,这是一个中国南北经济文化交流融合的时期,不同地方之间的文化交流共同传播。中秋节的习俗在唐代流行于中国北方。中秋节成为官方认可的全国性节日,大约是在唐朝。
北宋时期,农历八月十五被正式定为中秋节。文学作品中有时令食品,如“小饼如嚼月,内有酥、馅”。
如孟渊《东京梦录》说:“中秋之夜,你家饰亭,民争酒楼戏月”;而且“弦满热情,贴近居民。夜晚,它像一朵云。房间里的孩子,甚至晚上的婚礼大戏;至于夜市,至于熟悉。”
中秋节习俗:
祭月是中国非常古老的习俗,实际上是古人对“月神”的崇拜活动。古代有“秋暮暮月”的习俗。夕月,即拜月神。自古以来,在广东的一些地方,人们有在中秋节晚上崇拜月亮神(月母和月光)的习俗。
在拜月,一个大香案被搭起,祭品包括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和葡萄。月下,把“月神”牌位对着月亮的方向,红烛高燃。全家轮流拜月,祈福。祭月赏月缅怀,表达了人们的美好愿望。作为中秋节的重要仪式之一,祭月从古至今一直延续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