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重庆两江新区一号工程
近日,西北工业大学重庆科创中心(以下简称“科创中心”)在重庆两江协同创新区揭牌。被誉为“国防七子”之一,在航空航天领域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西北工业大学“入驻”,将对重庆产业带来哪些改变?
优势互补
打造轻金属材料技术创新平台
2018年7月7日,西北工业大学与两江新区签约,合作***建西北工业大学重庆科创中心。科创中心主要依托于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围绕钛合金精密铸造、航空航天关重件残余应力检测等方向开展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创业孵化。
相比较西安、沈阳、成都等航空航天产业发达的城市,重庆航空航天产业相对薄弱,起步较晚。为何西工大会选择落户重庆两江新区?
西北工业大学重庆科创中心学术带头人、凝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寇宏超表示,西工大对于重庆科创中心的定位是“产业 ”,利用产业需求的牵引,持续进行科技创新。这恰好与两江协同创新区的“科创 产业”发展目标相契合。
另外,西工大在钛合金方向的优势,与重庆在铝、镁合金材料技术方向形成优势互补,可***同打造轻金属材料技术创新平台。
加速人才聚集
核心团队预计5年内达300人
2018年,西北工业大学与两江新区签约,合作***建科创中心。当年,重庆籍学生考入西工大的仅65名,最高分排名仅2195名。到2020年,这两个数字已经分别提高到了91名和882名。
西北工业大学重庆科创中心副主任齐天认为,这是两江新区吸引众多全球顶尖高校纷至沓来,产生影响力的重要体现。从长远来看,可以缓解重庆相关产业人才缺乏的状况。
“对于大多数航空航天高校毕业的学生来讲,他们的第一选择肯定是相关产业更为发达的城市,这种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齐天透露,目前两江新区正在与西工大探讨,每年到校举行两江专场招聘会,吸引更多人才来两江发展。
预计未来5年内,科创中心核心科研团队将达到300人,建设2个国家级、2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和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补齐产业链、创新链
助力重庆制造打造新名片
据了解,西工大已落地相关计划,将技术导入到产品应用中。从高性能金属结构材料精密铸造,到关重件残余应力检测,再到航天油箱骨架及航空机匣,几乎都是航空航天领域里“卡脖子”技术和关键零部件。
依托西工大凝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科创中心筹划了多个创新中心,如钛合金精密铸造、航空航天关重件精确成形与检测评价创新中心等。这对补齐重庆航空航天材料创新链、产业链有着重要作用。
“我们计划在3-5年内,打造几个在国内具有较高影响力的技术创新平台和产业化公司,成为重庆新材料和先进制造业的一张名片。”寇宏超说。
目前,西工大已成立重庆两航金属材料有限公司、三航先进材料有限公司等公司,预计到2025年成为国内该领域技术引领的龙头企业,到2030年形成10-15亿销售规模,预期利润突破3亿元。
近年来,通过在产业设施配套和人才引进两方面发力,两江协同创新区已经成为重庆科技创新的重要承载地。其中,引进国内外一流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等设立研发机构,累计达到35家;聚集创新人才超1000人,其中院士团队11个,博士近400名。
此外,两江协同创新区还布局建设重大科创平台,统筹布局“从0到1”科技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其中,分布式雷达天体成像测量仪验证试验场等一批重大科技设施、国家重点实验室已启动建设;基于超快激光光刻技术、钛合金复杂结构精密铸造技术等关键核心技术取得阶段性进展。
下一步,两江新区将持续引进国内外知名高校院所,集聚高端研发机构,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深度融合,助力成渝地区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