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写作的经典抒情散文
以前我对海棠花没有太多直观的印象,因为我真的不喜欢花,也不会打扮。第一次从秋海棠身上感受到秋海棠的忧伤和美丽。后来在李清照的诗词里感受到了它的柔美,在各种花盆里感受到了它的灿烂。这次走进海棠公园,却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海棠。
都江堰安龙镇海棠公园——与其说是公园,不如说是村落。没有亭台楼阁,没有湖光山色,只有几个农家乐和路边摊贩,很多地方还在建设中。建筑少了,风景自然就多了,这正是我想要的。
大门是几个半重叠的木头做的大X形,很有立体感,旁边写着“海棠公园”。进了大门,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几株红色的海棠映入眼帘,游客们抢景拍照。继续前行,一片火红的秋海棠迎面扑来,刺眼。这里的海棠不是一整片,而是这里那里,随处可见。每一片海棠的风格和布局都不一样:有的藏在绿树中,有的向旁边的油菜花招手,有的立在路边,有的从正面向你扑来,没有任何预摄。高矮胖瘦各不相同,造型也各有千秋。有的又高又粗,未经处理,有的精心塑造,可爱别致。我和我的最爱走在小路上,不跟她说话,也不跟我说话,听着路边唱歌的涓涓细流,静静地欣赏着两旁盛开的红海棠。这里的风景独一无二!
走过一系列的小路,看到一片片的海棠,在你以为自己没有的时候,在你觉得无聊的时候,在你拐过一个弯的时候,就会有不一样的海棠,比原来的更美,更美,让人耳目一新。这就是这里秋海棠的精妙之处。“前途一片光明”的感觉真好!生活不经常是这样吗?
我走进一片最茂盛的秋海棠,环顾四周:开花的秋海棠忽高忽低,忽远忽近,我被一片火红的火包围着。它不是紫色或粉红色的,而是一大块红色的火,就像燃烧的火焰和地平线上的一抹夏虹。它是如此美丽,如此奔放,却又不失女人味,充满力量和自信,我充满了情感和热血。这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悲伤在哪里?只有壮丽;悲伤在哪里?有的是英雄气概!和同学放一首《女儿的爱》,温暖温柔,羞涩中饱含深情。
穿梭在海棠花丛中,我偶然发现了海棠的枝条。我看了这个和那个,觉得很好看。海棠的叶儿只露了一点点,但大部分的花已经开了,正是花肥叶薄的时候。是时候让我们的园丁赶上韩国的整容医生了。温柔地问:海棠花,你被碾压被环扎的时候疼吗?海棠在风雨中娇笑,不惜胭脂染国色!
我喜欢秋海棠,最喜欢未经切割,自然绽放的秋海棠!
经典抒情散文:夕阳下孟定柔美如梦
佛光普照古今,天人合一是诗。
美丽的风景和漂亮的女孩,美丽的歌曲和甜蜜的梦。
在神奇美丽的彩云之南,有一个迷人的地方——孟定。这里有软软的土,这里有软软的水,这里有软软的美;上帝在这里创造了一个奇幻的场景,这里山川秀美,水波荡漾,少女婀娜;这里的云悠悠,这里的瓜果飘香,这里的歌悠扬,这里的诗绵绵不绝;孟定是产生“梦”的人间仙境。
激情四射,一路欢歌的南汀江,在触碰到孟定的肌肤时,突然变得柔软,仿佛只想留在这里。她失去了所有异样的干燥,百般依偎在孟定宽阔柔软的胸膛上。或许,她是被女孩甜美的歌声打动了吧!
傍晚,挂在西边的夕阳迟迟不愿落下,总是甜甜地笑着,不断回眸孟定的柔软,仿佛恋人不愿离去;它火红的脸和柔和的彩光挡不住,落在大坝的绿皮上,瞬间给孟丁锦上添花。平缓的河水,一片金光闪烁,让人不得不心存幻想。温柔美丽善良的傣族姑娘们不会错过这如画的美景,她们会三三两两地来到河边梳洗或嬉戏,让诗意更加浓郁。在这种情境下,任何一个稍有情调的人都会醉得一塌糊涂——眼睛的瞳孔自然会放大,心口之间的血液流动自然会加速,嘴里肯定会发出一声声赞叹。因为,这个场景,这个场合,这个人不能让人刻意约束自己。
夕阳下的孟定,是一幅画,一首诗,一片歌的海洋,一个美丽的舞池。
西天彩霞笑,微风徐徐吹,大雁双双飞,村寨炊烟,宽阔的河床,清澈的河水欢快地流淌,它在倾听,它在呢喃,它在轻盈地起舞,这是一种醉美的欣赏,这是一种爱的陶醉。远山如龙舞;胶木挺拔,轻盈起舞;满是绿色的香蕉林,形成一个方阵,在微风中沙沙作响、歌唱;竹篷碧绿欲滴,婀娜摇曳,倒影水更迷人。在这如画的场景中,你可以自由联想,让思绪毫无阻碍地飞翔。
孟定之美,不仅体现在山川自然之美、田园风光之美、村落和谐之美,还体现在傣族少女神话般的甜美柔美。也许是这里的软水充满灵性,也许是这里的风景太美,也许是这里的美食太清爽,也许是佛光照耀在这里,塑造了这里姑娘们的魅力。她的曲线能让你着迷,她的温婉能让你陶醉,她的声音能让你心碎,她的衣服能读一首诗,她的举手投足都充满了舞蹈的魅力。你可以尽情的欣赏她的美,用心的赞叹,画一首诗,但不能亵渎,因为她的单纯和天真,不忍心让人有一点邪念。
梦丁,夕阳为你添彩,姑娘为你多情,我为你歌。
如果可以,我愿化作一片芭蕉叶,顺流而下,在波光粼粼的河床上与你共舞一曲生命之舞。
如果可以,我愿化作一只彩蝶,从花海扬帆起航,带着芬芳,悄悄地落在你的发髻上,装点你的容颜。
如果可以,我愿化作一朵彩云,带着五颜六色的光芒,落在你的胸前,为你织一条温暖的围巾。
太阳落山了,皎洁柔和的月亮从东方缓缓升起。我不得不把你的温柔和你的美丽带进甜蜜的梦里继续读下去。
经典抒情散文:蓝天下的村庄
布达卡(Budaka)是乌干达东部的一个行政区。这里地势平坦,绿树成荫。一眼望去,绿色的森林绵延不绝,给人一种森林和海洋深邃辽阔的感觉。头顶蓝天白云,奇形怪状的云朵满天飘,给人一种云海的感觉。再加上平坦辽阔的地形,呈现在我面前的是一幅如画的非洲印象,让我对初来乍到有了很多感触,也让我想起了深埋在心底的非洲情结。
从首都出发,一条高等级双向高速公路通往布达卡,布达卡也是乌干达重要的交通枢纽,直接连接乌干达三个经济发达的城市,即金贾、姆巴莱和里拉。布达卡位于金贾和姆巴莱之间。在布达卡地区,这条公路的许多路段都有交叉路口,通往布达卡地区管辖的一些“县”和村庄。这些十字路口旁边还有铁做的指示牌,上面用英语或乌干达语标明这里的地名,或者一些学校和教堂的名字。
逛了几个村子,你会发现这些村子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地形地貌,自然植被,参天大树,地里的庄稼,住的房子,村里的街道,教堂,清真寺,学校都很相似,让人分不清东西你我。世界上真的有这样的相似之处,就像一个模子倒出来的一样。
走进任何一个村庄,第一感觉都是又平又宽。平坦的土地上覆盖着绿色的草本植被,很多地方都有绿色的草坪,看起来就像一张巨大的绿色地毯覆盖着地面。有些植物还开着红、黄、白、紫的小花,把大地弄得五彩缤纷,给人一种冲动的感觉,就像久别重逢的初恋情人,想冲上去紧紧抱住。躺在这巨大的绿色地毯上,白天看着蓝天白云,享受着舒适惬意的日光浴,晚上看着深邃的星海,数着星星,听着那些小虫一个接一个的争鸣,就像听着一首很久都没有结束的交响乐,那么浪漫,那么享受,又舍不得睡,实在是困了,只有伴着鲜花入睡,进入美丽的童话世界。
当你走的时候,你会看到这些村民的庄稼。他们都种植木薯,这是非洲的一种特色主食作物,以及玉米,豆类和红薯。这些村民的整个家庭花费他们的岁月在这些上。最引人注目的是高耸的芒果树。你还很远,巨大的树冠映入眼帘。看看茂盛的树叶和深绿色的叶子。整个树冠在烈日下像一把巨大的伞站立着,下面留下了巨大的树荫。村民在这里休息聊天,村里的孩子在这里玩耍。甚至村里的羊也会抓住机会,趁树下没人的时候来。在结果的季节,树上挂满了无数的芒果。在这些芒果成熟之前,村里的孩子们会爬上去摘些芒果充饥。有的孩子站在树下,用一些青涩的果子瞄准熟透的果子,使劲打。手法真的很准,他们真的能拍出一些淡黄的芒果,然后拿起来,用不干净的手擦干净,咬下去,虽然味道有点。看看芒果树,也结满了大小不一的未成熟果实,而孩子们如此奢侈,对这些果实一点也不珍惜和怜悯,似乎很可惜。
走着走着,村民的房子出现在眼前。这里的房子基本都是自己烧的红砖墙和铁皮屋顶。不时可以看到具有非洲特色的圆柱形茅草屋。一般几个茅草屋在一个土坝上,说明这个家族在这里生活繁衍。这些茅草屋也有功能上的区别。有主卧和厨房,厨房很简单,只有几块石头,几个锅,一堆柴火。房子里堆满了火灾后剩下的木柴。最有趣的是,我还会看到一些小茅草屋。我的当地司机告诉我,这些小屋是主人用来养鸡和羊的。在这些院子里,有时会有几个大小不一的人直接坐在地上,用手抓着食物吃;还有一些衣衫褴褛、污秽不堪的孩子在互相玩耍。当他们看到我们的车来了,孩子们有不同的反应。他们有的会用自己的语言大声冲我们喊,意思是“外国人来了”,大一点的孩子会用英语“Howareyou?”跟我们打招呼,有的会喊出一个英文单词“中国”;有几个孩子从院子里追我们,当然也有几个孩子看到我们就哭,直接跑向自己的小屋。也许在他们眼里,我们可能就是一个肤色不同的“怪物”。神奇的是这些房子周围的一切,无论是红砖房还是茅草屋。有几棵芒果树,树上装饰着巨大的菠萝蜜,还有一大片香蕉林,也装饰着一串串蓝色的香蕉。这些在我们眼里看起来像水果的香蕉,在这里其实叫做米香蕉,当地的语言是马托克语。这些村民把它们煮了当主食吃。有时,这些村民会在市场上出售它们,以换取一些现金供家庭使用。因此,许多当地村民会在市场上出售马托克,公里上还会看到满载马托克的大卡车飞驰而过,驶向首都堪培拉。院子里和周围有一些鸡、牛和羊,一些院子里还有一些火鸡。这个场景就像我们所说的中国农村庭院经济模式。看到这里,你肯定不会把饥饿和他们联系在一起。可以说你自给自足,衣食无忧。这可能是上帝对世世代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生物的天然眷顾。与那些长期被新闻媒体报道,土地无产出,人民长期忍受饥饿的非洲国家相比,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是极其幸运的。
走着走着,村里的学校出现在眼前。这些学校和中国一样,分为幼儿园、学前班、小学、中学尤其是中学、寄宿制学校。学校建筑的规模和建筑等级都不一样。有的幼儿园教室比较简单,就是用一些木板搭建的房子,放一些长长的木板凳,没有课桌。上课时,孩子们紧紧地坐在一起。相对来说,中小学校舍都是红砖铁屋,校园也很漂亮,有宽阔的草坪,也是学校的足球场。一些学生下课后在草坪上踢足球,校园里有一些开着红花、百花、黄花盛开的热带树木,还有挺拔的棕榈树高耸入云,特别耀眼,还有巨大的芒果树,这些共同使学校看起来自然而如画。当然,学生们的服装令人惊叹,大饱眼福。这里实行标准英式教育多年,注重礼仪和仪容。从幼儿园到中学,所有学校都有自己的校服,颜色和款式都不一样。就颜色而言,有白色、红色、蓝色、绿色、玫瑰色和紫色。无论学生家庭条件如何,都可以给孩子买一套校服。据说这些校服不贵。尤其是这些学生在课间一起出现在草坪上,同样的服装颜色,同样的黑色皮肤,几乎一样的头脸发型,让人领略到一种全新的独特的非洲校园风。有时候会有一班学生围着芒果树坐着,老师会站在学生中间,教他们一些东西。有时我们会看到学校里正在举行足球比赛。场上双方球员激战正酣,打得有条不紊,技战术娴熟,场外也坐满了看热闹的学生;有时候,我会看到学校里举行的中长跑比赛。不幸的是,这些学生没有跑鞋,只能赤脚跑完全程。还好这些场地都是校园草坪,或者一些沙地,没有石头和异物,不然会划伤这些学生的脚底。教育是提高个人素质,改变个人乃至国家命运的手段。非洲国家也重视和发展教育,但教育质量与欧美、亚洲等国家不在一个发展水平上。
走着走着,村里最神圣的教堂和清真寺就会出现在眼前,这也是村里最壮观最漂亮的建筑。在看到教堂的村子里,主要是基督徒居住,在看到清真寺的村子里,主要是穆斯林居住。每周日,这些基督徒无论大小性别,都穿着干净整洁的衣服,去教堂或清真寺祈祷,接受精神洗礼。特别是有的孩子会和父母一起去,有的妈妈会背着一个睡得正香的宝宝。长期的宗教教育滋养了他们的心灵,也制约了他们的道德。即使他们很穷,过着平静的生活,他们也感到幸福和满足。
走着走着,你来到了村子的街上,当地人把这里叫做贸易中心。街的规模一般都不是很大,就一条几十米长的街,两边都是砖墙和铁皮房。都是一些当地人卖一些生活用品的店铺,但是在这些店铺里买一瓶矿泉水,一瓶食用油,一卷卫生纸都不容易。街上还有人卖面食。当地人叫它卡巴提,其实是一种烤面团。就是在面粉里加入鸡蛋和盐,稀释后用炭火在锅里煎。味道也很特别。这种面包最初是由居住在乌干达的印第安人传给当地人的。乌干达当地人也学会了它的方式。许多乌干达人喜欢吃它。在市场上,你会看到很多小摊主在卖卡巴提。那些整天在街上闲逛的年轻人,会买一个相当于一元钱的卡巴提,喝一杯免费的水,好像是一天的午餐。当地一些村民也找了个地方,摆了一堆西红柿和洋葱卖。街上也有买药的商店。任何家里生病的人都会来这里买药。如果他病得很重,他会凑钱去镇上的医院。也有卖牛羊肉的店。据说这些村民平时很久才买一次肉,家里有客人,或者逢年过节买一点肉,全家人一起享用,每人只拿2小块。在街道的偏僻处,还有一个磨房,一般是小型柴油机,专门用来给村民把木塑磨成粉。白天,这些街道吸引着村子附近的人们,大人小孩都挤在这些街道上,街道上充满了生机和商机。
出了街再往前走,你会看到一些农民的田地。你会看到一些三十多岁的母亲,带着才几岁的孩子,在地里挖木薯,摘玉米棒子,堆红薯,拔草,还有一些孩子在地里放牛羊。我曾经看到一位母亲带着她65,438+00岁以下的孩子,拿着锄头,在一块水田里吃力地挖着杂草。最小的男孩还是五岁,他的破衣服上沾满了泥。他正在用塑料袋把哥哥们挖出来的杂草装进口袋,然后拖到田边。看到这一幕,我突然有一种怜悯和辛酸的感觉。再看看别的稻田,土地,到处都能看到孩子干农活。可想而知,这些孩子的未来和生活,一辈子都与土地和农业捆绑在一起。这可能是这个农业国家大多数人的命运。
走在村里的这些土路上,有的当地人骑着摩托车从你身边飞驰而过。摩托车经常载两个人,很多都是坐三个人。相反,到处都可以看到骑自行车的人,有时还有一些骑自行车的妇女,在车尾背着一个装满重物的袋子,朝着家或者镇的方向骑着。在村里这些泥泞的道路上,很难看到轿车、皮卡车和行驶公里数的卡车。偶尔有破旧的二手车停在村里房子比较好的院子前。这种二手车也是村里最值钱的财产。
布达卡的这些村庄,遍布所辖行政区域。村民们干着同样的农活,过着相似的生活,养着一大群孩子,养着一大群牛羊,追逐着前人的人生轨迹,目前过着原始、自然、悠闲的生活,这也是这些村民独特的生存状态和生活轨迹。
上帝总是在雨季给村里的村民蓝天白云、炽热的阳光和充沛的雨水。有了他们,吃饭不是问题,饥饿也不频繁;村庄的教堂和清真寺是村民心中的精神殿堂和精神家园。有了他们,生活的一切烦恼都没了,歌声和笑脸一直在,幸福就在眼前。村里的学校是那些村民的孩子学习文化和语言,接受现代文明,摆脱愚昧,实现个人人生命运改变的启蒙站。
蓝天下的村庄也是美丽永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