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侨美食节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历史悠久。和其他传统节日一样,它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皇帝有春祭日月、秋祭日月的祭祀制度。据史料记载,“中秋节”一词早在《李周》一书中就有记载。到了魏晋时期,就有了“告尚书镇牛惑,中秋夕与左右微服过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一个固定的节日。《唐太宗书》记载了8月15日的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到了明清时期,它和元旦一样有名,成为中国的主要节日之一。后来,贵族和学者纷纷效仿。中秋节期间,他们观看并崇拜天上又亮又圆的月亮,表达他们的情感。这种习俗流传到民间,形成了一种传统活动。直到唐代,人们更加重视这种祭月习俗,中秋节成为一个固定的节日。《唐太宗书》记载了8月15日的中秋节,这在宋代很流行。中秋节的习俗和形式很多,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农历八月十五是传统的中秋节。这是秋天的中间,所以它被称为中秋节。在中国农历中,一年分为四个季节,每个季节又分为三个部分:孟,仲和季,因此中秋节也称为中秋节。8月15日的月亮比其他月份的满月更圆更亮,因此也被称为“月夜”和“八月节”。在这一天晚上,人们仰望天空中的明月如玉,自然期待着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们也借此机会寄托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因此,中秋节也被称为“团圆节”。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据史料记载,“中秋节”一词最早出现在《李周》一书中。到了魏晋时期,就有了“告尚书镇牛惑,中秋夕与左右微服过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一个固定的节日。《唐太宗书》记载了8月15日的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到了明清时期,它和元旦一样有名,成为中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根据中国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天的中间,秋天的第二个月被称为“中秋节”,八月十五日在“中秋节”的中间,因此被称为“中秋节”。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它被称为“八月节”和“八月半”,因为它在8月15日;因为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着“月亮”进行的,所以它也被俗称为“月亮节”和“月亮节”。中秋节的满月象征着团圆,因此也被称为“团圆节”。在唐朝,中秋节也被称为“校正月亮”。“团圆节”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西湖游记》说:“八月十五日是中秋节,人们送月饼以表团圆”。《地景略》也说:“八月十五日祭月,饼圆,瓜错分,瓣刻莲花。”.....有妻子回宁的人总有一天会回到夫家,这一天被称为“团圆节”。中秋之夜,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团圆”的习俗,即烙一个象征团圆、形似月饼的小饼,饼内有糖、芝麻、桂花和蔬菜,外面压着月亮、桂花树和兔子。中秋节后,家里的长辈会根据人数把蛋糕分成几块,每人一块,如果有人不在家,就留一份给他们,以示家人团聚。
中秋节时,云少雾少,月色皎洁明亮。除了举行赏月、祭月、吃月饼、许愿团圆等一系列活动外,一些地方还有舞草龙、建宝塔等活动。除了月饼,各种时令鲜果和干果也是中秋节的美味佳肴。
关于中秋节起源的另一种解释是,农历八月十五恰好是水稻成熟的时刻,所有家庭都要祭拜土地神。中秋节可能是秋报的遗产。
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中秋节有着悠久的历史,关于中秋节的传说也非常丰富。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神话故事广为流传。
中秋节的传说之一——嫦娥奔月
据传说,在古代,天空中同时出现了十天,农作物在阳光下死亡,人民生活贫困。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量无穷。他同情苦难的人民,爬上昆仑山顶,充分利用自己的神力,开了弓,一口气射下了九个以上的太阳,并命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升起和落下,以造福人民。
后羿受到人民的尊敬和爱戴,他娶了一位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除了打猎之外,后羿所有的时间都与妻子在一起,人们羡慕这对美丽恩爱的夫妇。
许多仁人志士来此求学,别有用心的孟鹏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去昆仑山访友求道。他碰巧遇到路过的王太后,向她要了一包仙丹。据说吃了这种药可以瞬间升天成仙。然而,后羿不忍离开妻子,只好暂时把长生不老药交给嫦娥。嫦娥把药藏在梳妆台的宝盒里,却被反派孟鹏看到了。他想偷长生不老药,让自己长生不老。
三天后,后羿带领他的随从出去打猎,别有用心的孟鹏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后羿带领众人离开后不久,孟鹏拿着一把剑闯进了内殿的后院,威胁嫦娥交出仙丹。嫦娥知道她不是孟鹏的对手。她临危不乱,当机立断,转身打开宝盒,取出长生不老药,一口吞下。嫦娥吞下药后立即飘离地面,冲出窗户飞向天空。因为嫦娥关心她的丈夫,她飞到最近的月亮上变成了仙女。
晚上,当后羿回家时,女仆们哭着讲述白天发生的事情。后羿又惊又怒,拔剑就杀。孟鹏很早就逃走了。后羿又气又伤心,他仰望夜空,大声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明亮皎洁,有一个像嫦娥一样摇曳的身影,他拼命地追着月亮跑,可是他追了三步,月亮退了三步,他退了三步,月亮前进了三步,他却怎么也追不上。
后羿没有办法,只能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最喜欢的后花园,摆上香案,摆上她最喜欢的蜂蜜和新鲜水果,并在月宫向依附他的嫦娥遥祭。听到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人们在月亮下摆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好运和平安。
从那时起,拜月中秋节的习俗就在民间流传开来。
中秋节的第二个传奇人物——吴刚摘得桂冠。
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据说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花树生长茂盛,高度超过500英尺。下面有一个人经常把它砍下来,但每次砍完后,砍的地方都会立即合上。几千年来,这棵月桂树永远不会被砍伐。据说这位名叫吴刚的砍树人是汉代西河人,曾经跟随仙人去了天堂,但当他犯了一个错误时,仙人将他贬到月宫,每天做这种徒劳的苦差事以示惩罚。在李白的诗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欲在月中,便自付寒。”
中秋传奇之三——朱元璋与月饼起义
据说中秋节吃月饼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地区的广大人民群众无法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来反抗元朝。朱元璋联合各种抵抗力量为起义做准备。然而,法院的官兵搜查得非常仔细,很难传递消息。军师刘伯温想出了一个计策,命令下属把写有“八月十五日晚起义”的纸条藏在饼中,然后派人分别送给各地的起义部队,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响应起义。起义当天,所有叛军一起响应,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不久,徐达攻占元朝,起义成功。当消息传来时,朱元璋非常高兴,他很快给出一个消息,即所有士兵将在即将到来的中秋节与人民一起欢乐,他将把当年开始战斗时秘密送来的“月饼”作为时令糕点送给他的大臣们。从那时起,“月饼”的制作越来越精细,品种越来越多,如圆盘形,并已成为一种很好的礼物。中秋节后,吃月饼的习俗在民间流传开来。
中秋节的第四个传说——后羿射日
传说后羿和嫦娥都是瑶族人。根据神话,在尧时期,十个太阳同时出现在天空,使土地烤焦,庄稼干枯,人们热得喘不过气来,昏倒在地上。由于天气炎热,一些奇怪的鸟类和野兽也从干涸的河流和湖泊以及燃烧的森林中跑出来,到处伤害人们。
人间的灾难惊动了天上的神,天帝长郡命令擅长射箭的后羿下凡帮助尧摆脱人民的苦难。后羿带着一张红弓、一袋白箭和他美丽的妻子嫦娥来到人间。
后羿立即开始向太阳射击。他从肩上取下红色的弓,取出白色的箭,一个接一个地射向傲慢的太阳。一瞬间,十个太阳中有九个被射落。只因为姚认为留下一个太阳对人民有用,他阻止后羿继续拍摄。这就是著名的后羿射日的故事。
然而,后羿的丰功伟绩遭到了其他神的嫉妒,他们去天帝那里进行诽谤,以至于天帝最终疏远了后羿,并最终将他永远地谴责到了世界上。被冤枉后,后羿和妻子嫦娥不得不隐居起来,靠后羿打猎为生。
嫦娥是如何飞向月球的?古籍中有不同的版本。据《淮南子》记载,后羿为自己因祸被贬到人间的妻子感到难过,便去找西王母求长生不老药,让夫妻二人在人间永远和睦相处。然而,嫦娥并不习惯过贫穷的生活。当后羿不在家时,她偷走了所有的灵药并逃到了月亮上。另一种说法是屈原(约340封?78)根据《田文》的记载,后羿后来欺骗了嫦娥,并与河伯的妻子发生了暧昧关系,这引起了嫦娥的极大不满,所以他离开后羿跑去了天堂。嫦娥奔月后,她很快就后悔了。她想起了丈夫平时对她的好,想起了世间的温暖。与月亮中的孤独相比,她感到凄凉。
关于后羿之死,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孟子(89)和刘安(公元前179?22)《淮南子》中说他是被一个叫逢蒙的反间弟子刺杀的。关于伏击的手段有不同的记录,有人说他们是被红木棍子打死的,有人说他们是被暗箭杀死的。简而言之,地球的英雄死于阴谋家之手。
有些传说还说,后羿死后,英雄的灵魂徘徊不去,变成了一个鬼玩钟馗神。这一说法得到了我国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1893-1980)根据《淮南子》等古籍记载的考证。这种说法实际上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对这位不幸去世的英雄的无限怀念。
各地的中秋节习俗
农历八月十五是传统的中秋节。这是秋天的中间,所以它被称为中秋节。在中国农历中,一年分为四个季节,每个季节又分为三个部分:孟,仲和季,因此中秋节也称为中秋节。8月15日的月亮比其他月份的满月更圆更亮,因此也被称为“月夜”和“八月节”。在这一天晚上,人们仰望天空中的明月如玉,自然期待着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们也借此机会寄托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因此,中秋节也被称为“团圆节”。
在古代,我国人民有“秋暮夕月”的习俗。晚上的月亮是为了祭拜月神。在周朝,每年的中秋之夜都要举行迎寒祭月活动。支起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必须切成莲花形状。在月亮下,将月亮雕像放在月亮的方向,红色蜡烛高高燃烧,全家出动
依次拜月,然后主妇会切团圆月饼。砍的人要提前算好全家有几口人,家里的和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它们不应该切得多或少,大小应该相同。
相传古代齐国的丑女无盐。她年轻时对拜月教非常虔诚。长大后,她以优越的品德进入皇宫,但她并不受宠。八月十五日看到月亮,天子在月光下看到了她,认为她美丽出众。后来,他立她为皇后,中秋节拜月由此而来。在月亮的中间,嫦娥以她的美丽而闻名,所以拜月,一个年轻的女孩,希望自己“像嫦娥一样,她的脸像明月”。
在唐朝,中秋节赏月玩月是相当流行的。在北宋时期。8月15日晚上,全市人民,无论贫富老少,都穿上成人服装,焚香向拜月表达他们的愿望,并祈求月神的保佑。在南宋,人们互相赠送月饼,这意味着团圆。在一些地方有一些活动,如舞草龙和建造宝塔。明清以来,中秋节的习俗更加流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香、种中秋树、点塔灯、放天灯、走月、舞龙等特殊习俗。
如今,在月亮下玩耍的习俗远非昔日盛行。然而,宴饮赏月仍然很受欢迎。人们喝酒祈求月亮来庆祝更好的生活,或者祝愿他们的远方亲戚健康快乐,与家人“一起过美好的生活”。
中秋节的习俗和形式很多,但都寄托了人们对生活的无限热爱。
中秋节期间,人们的主要活动是赏月和吃月饼。
享受明亮的满月
每当中秋节到来时,中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赏月已成为人们谈论的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
追溯中秋节赏月的起源,据《长安戏月诗序》记载:“秋在时,则夏在冬;八月在秋天,季节在孟开始和结束;在月中的第十五天晚上。如果你从天上取它,它会忽冷忽热;如果你从月数上取它,它会是圆的。”换句话说,8月15日是秋季的八月中旬,因此得名“中秋节”。为什么人们喜欢中秋节赏月?有诗云:“四时有明月,何必过中秋?瑶台宝鉴应该是玉宇的最高负责人;释白浩千尺,散入太虚色。万象入我眼,星避光辉,风露助清静。"
从季节上看,是“秋收节”,夏播春种的粮食要秋收。自古以来,人们一直在这个季节饮酒跳舞,以庆祝丰收的喜悦,这在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有所描述。从起源上看,中秋节也是“祭月节”,起源于古代人类对自然的崇拜。在古代帝王的礼制中,春秋有两个节日:对太阳的春节和对月亮的中秋节。最初,祭祀月亮的日子是在“秋分”,每年的八月都不一样,所以秋分不一定有月亮。没有月亮的祭月是一大宠幸,人们逐渐约定俗成地将祭月日固定在8月15日。从科学观测来看,秋季地球和太阳的倾角增大,中国上空的暖湿气流逐渐消退,而西北风仍然很弱。这样,当湿气走了,灰尘还没有开始时,空气特别清新,天空特别干净,月亮看起来又圆又大,这是赏月的最佳时间。正如古诗所说:“辉煌灿烂,古今皆然,但赏中秋之月,不知是不是月色?”天空中一片晴朗。"
《礼记》中有“秋暮夕月”的记载,即祭拜月神。在周朝,每年的中秋之夜都要举行迎寒祭月活动。摆一个大香桌,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少不了的。西瓜必须切成莲花形状。
民间中秋活动始于魏晋,盛于唐宋。在唐代,中秋节活动相当流行。据宋和朱彝的《旧闻》记载:“中秋节赏月是什么时候开始的?”考古学家开始在杜子美创作诗歌。“浏览唐诗,的确有不少中秋赏月诗,如王建有诗:“月如圆,色渐凝成,玉盆盛水侵缘。让家人晚上睡到天亮。许宁诗云:“八月秋月圆,嫦娥校正鲜桂枝;“一年也比不上今天的夜晚,十二峰前睡不着觉。”
到了宋代,民间的中秋节更加繁荣。据《东京梦》记载,对北宋京都赏月的盛况有这样的描述。“中秋之夜,你家装饰亭台楼阁,百姓争抢食肆,玩月高歌,千里之外皆闻,我坐在一起到天明。”《新编醉翁笔记》记载:“青城人子弟,不分贫富,可自去十二三家,皆着大人服。”他们上楼或在中庭的拜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时期:男人愿意早早去蟾宫爬仙女的桂冠;女人愿意长得像嫦娥,圆得像明月。“在这一天,北京所有的商店和餐馆都要重新装饰门面,在牌楼上系上丝绸饰品,出售新鲜水果和精制食品,夜市非常热闹。许多人登上阳台,一些富裕的家庭在他们的凉亭上赏月,并安排食物或家庭宴会,让孩子们团聚并一起谈论它。
明清以后,中秋节赏月的习俗依然如故。每年中秋节,当满月升起时,人们会在庭院和阳台上摆放月饼、柚子、石榴、芋头、核桃、花生、西爪等水果,一边赏月一边交谈,直到明月当空,然后为月亮分享水果,这是幸福的。许多地方形成了烧香、种中秋树、点塔灯、放天灯、走月、舞龙等特殊习俗。在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中秋节也有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拜月”、“淘气的月亮”、“行走的月亮”、“跳跃的月亮”和“偷月亮”。
蓝天如洗,满月如盘。当人们赏月时,他们会情不自禁地想念那些出国旅行并生活在异乡的亲人。因此,中秋节也被称为“团圆节”。许多古诗表达了人们此时的思想。唐代诗人尹文圭作《八月十五夜》:“万里无云九洲,最团圆夜是中秋。”王建《十五夜望明月寄杜朗》诗云:“不知今夜秋思落谁家。”中国人一直把家庭团聚、亲友团聚、共享天伦之乐视为极其珍贵的事情,历来被称为“月月好,人团圆”。
赏月的十大去处
1.庐山赏月
庐山屹立在长江南岸和鄱阳湖之滨。在中秋节的晚上,在匡庐赏月可能是人生中一次难忘的经历。庐山被称为“清凉世界”和“避暑胜地”,秋天是赏红叶的好地方。山上空气清新,森林、花鸟、温泉、瀑布、悬崖、别墅一应俱全,形成了一个完美的休闲胜地。庐山之口是观日出的最佳地点,但也是赏月的好地方。在王婆亭坐下。鄱阳湖充满了碧波、渔火和微风。渐渐地,一轮明月从湖对岸缓缓升起,中秋的月光在山上看起来越来越清澈,仿佛触手可及,让人想随风而去。或者走在牯岭镇上,仰望如镜的明月,月光散落在地上,看起来像一层银色的光泽。
2.黄山邀请月亮
黄山的美是一种多彩而纯粹的美。在中国南方,现在还是初秋的中秋节,但黄山已经完全被染成了红色。漫山遍野的红叶把著名的黄山迎客松映衬得越来越苍翠。夜晚,莺莺岳明轻轻地爬上树梢和山脉,山雾像面纱一样覆盖着它,使它更加朦胧和明亮。黄山的月亮如此纯净,黄山的夜晚如此宁静。这时,无论你是走在山路上,还是在山间赏月,都会不由自主地沉醉在这银装素裹的世界里。
3.三峡阳月
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雄伟壮观。这个峡谷到处都是山和岩石。晚上,江上有一轮明月,听着江涛的涛声,看着远山的夜景。夜色中的三峡景色独特。受长江截流前“告别三峡游”口号的影响,许多游客误以为截流后长江水位会上涨,景点会被淹没,三峡不能游泳。事实上,三峡截流后,景区不仅像以前一样美丽,还增添了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控制工程“三峡大坝”的壮丽景观。在月明之夜,在豪华游轮的大型观景台上与三五好友一起喝茶聊天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
4.西湖赏月游
杭州西湖的美景举世闻名。中秋明月之夜,泛舟湖上,可以领略“烟笼·秋水·月笼纱”的诗意意境。三滩殷悦是西湖三岛之一,自古以来就是赏月胜地。三座石塔优雅地矗立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每到月明之夜,尤其是中秋节,塔内点燃蜡烛,洞外用薄纸覆盖,灯光从里面射出来,就像小月亮倒映在湖中一样。当皓月当空时,月光、灯光和湖泊相得益彰,月影、塔影和云影汇成一个“欲溶于秋色的金湖”。
5.石湖撞月
石湖,在苏州城西南九公里处。石湖东面有一座九环洞桥,也叫兴春桥,是石湖赏月的最佳地点。农历八月十七日午夜,当月亮向西时,清澈的光线穿过九个圆孔,直接照射在北方的水面上。此时微波波光粼粼,你可以在石湖湖面上看到一串月亮的影子在波心荡漾,这就是“石湖串月”的奇观。在这两三天里,石湖里的灯和船穿梭往来,丝竹的歌声彻夜不绝。山上山下,明月当空,万里晴空,湖水和山岚清清楚楚。
6.夜月香山
在广西桂林象山。树干和树干之间有一个隐藏的月亮洞,河流穿过它。中秋之夜,乘船到河上游,驶入水月洞,你会看到“水下有明月,明月浮水上;水不上月球,月球也不倒流。
7.船桨声和灯光遮蔽了水乡的月亮
在浙江,不仅西湖的秋月和三潭印月令人动容,绍兴水乡的月亮也别有一番韵味。古城绍兴,河流纵横,曲水流淌,石桥相连,酒坊林立。它的水是醉人的,它的风景是醉人的,它的书法是醉人的,它的黄酒是醉人的,它的月光甚至是醉人的。《水乡月夜》灵动飘逸如水墨画。渡船夫坐在绍兴特有的吴鹏船上,双脚在船尾划动,仿佛在骑自行车、品尝米酒和茴香豆。淡淡的月光顺着伊奈的划桨声流淌,江面上白墙青瓦的小楼里倒映在水中的光影如梦似幻,让人对月亮产生了好奇,对水的情节细细品读。在绍兴,您可以参观鲁迅故居,白草花园,三潭印月和兰亭,参观稷山和建水,咸丰酒店,这是风景如画和包含文化,每一个都有自己的味道。离绍兴不远的宁波有在8月16日庆祝中秋节的传统。在天一阁上看月亮,月亮每年都像它一样。我想知道这是给谁的。奉化溪口依山傍水,美丽宁静。从宁波乘船到海天佛国普陀山,可以看到海上明月的壮观景象。在潮汐的声音中观看月亮有一种非凡的味道。
8.峨眉山半月抱秋。
峨眉山被称为“峨眉天下第一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它因其山峰而得名。整座山长宽有200多公里,万佛峰主峰海拔3099米。它宏伟而美丽,山上寺庙众多,树荫茂密,云雾缭绕。二十四座古刹各具特色。半山观月,峰如峨眉,月如金盘,幽静奇特。望池秋月,波满影,水是用来洗玉的,浪是用来寻珠的。白水秋风,神圣的午夜钟声,双桥的芬芳,灵岩叠翠的美景接连不断,令人浮想联翩。尤其是金顶的“峨眉四绝”——沿途可见的日出、云海、佛光、圣灯和峨眉猴子更具看点。当你从峨眉山下来时,你可以参观乐山大佛,参观乐山以北23公里的平羌三峡,并参观长江三峡,感受三峡的壮丽。明月下“树叶像瀑布的浪花一样落下来,而我看着长河总是滚滚向前”。
9.洞庭湖两个月后就清澈了。
洞庭草近中秋,一点风都没有。一望无际的芦苇在金色的湖面上摇曳。八百里洞庭的炊烟摇曳着蓝天,枝繁叶茂的小船夕阳西下。1700年的风雨并没有使岳阳楼变老,它每天都爬上楼梯,很明显,楚天在千里之外的秋天,水随天而逝。夜晚,当你上楼时,你可以看到月亮在发光,明河在阴影中,内外都很清晰。《洞庭秋月》《远浦归帆》《渔村落日》可见潇湘八义。君山,湖中的一个小岛,有许多历史古迹,如费翔庙,六一景和川蜀亭,竹子如斑竹和李连竹正在跳舞。如果你有足够的时间,你可以去3小时车程的长沙,参观岳麓山和岳麓书院,看看橘子洲的金桔成熟了,天心阁古墙上的月光有一种古雅而荒凉的味道。
10.天野苍茫的月亮是寂静的。
甘肃兰州以南的美丽大草原贯穿夏河、碌曲、玛曲、合作等7个省市。虽然这里的秋天没有夏天那么绚丽,但格桑花、香柴、菊花和蒲公英点缀着色彩,营造出甘南遍地鲜花的意境。草原与山川湖泊息息相关。在藏传佛教古寺的点缀期间,它增加了一些神秘和诱惑。夏河是甘南之旅的第一站。它被称为“小西藏”,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藏传佛教收藏地——格鲁派寺院中的拉卜楞寺。桑园草原、格桑花草原一片又一片。玛曲的草原也很美,玛曲的黄河也很壮观。黄河从这里流过,突然弯曲,形成了“天下黄河九弯十八湾”的第一个美丽景观。秋天的夜晚,半个月亮爬下来,月光洒在黄河岸边连绵的山峰上。微风习习,草原变得越来越安静,连牧羊犬也听不到了,仿佛一切都已入睡。明月之下,黄河干净宁静,带着娇羞;月下的草原更加空旷宁静。天空与荒野的情结凝聚在地平线上的草原月光中。碌曲郎木寺有很多寺庙。寺庙隐藏在郁郁葱葱的山谷中,寺庙金碧辉煌。佛邸、僧房和房屋都是木顶石墙,风情各异,蓝天白山,绿草绿水的景色犹如瑞士风光。
吃月饼
中国城乡居民都有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俗话说:“八月十五日满,中秋月饼又甜又香”。月饼最初是用来祭祀月神的。“月饼”一词最早出现在南宋诗人吴的《梁璐梦》中。那时,它只是一种像凌华蛋糕一样的蛋糕状食物。后来,人们逐渐将中秋节与品尝象征着家庭团聚的月饼结合起来。
月饼最初是在家中制作的,清代袁枚的《随园食单》中记载了月饼的做法。到了现代,有了专门制作月饼的作坊,月饼的制作变得越来越精细,馅料精美,外观精美。月饼的外面还印有各种精美的图案,如“嫦娥奔月”、“银河夜月”和“三潭印月”。以圆月示人团圆,以圆月饼示人永生,寄托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祈求丰收幸福,已成为世界各地人民的心愿。月饼还被用作馈赠亲友和联络感情的礼物。
其他中秋节习俗
中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风俗各异。中秋节的庆祝方式也多种多样,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在福建浦城,为了长寿,女性在中秋节期间必须穿过南浦大桥。在建宁,中秋节晚上挂灯笼是向月宫求子的好兆头。上杭县的人们庆祝中秋节,他们的大多数孩子在拜月时都会被邀请去看望他们的父母。龙岩人吃月饼时,父母会在中心挖出直径两三寸的圆饼给长辈吃,这意味着这个秘密不能告诉晚辈。这一习俗源于月饼含有反元杀信息的传说。在金门过中秋节之前,拜月应该祭拜上帝。
广东潮汕有中秋节拜月的习俗,主要是针对妇女和儿童。有句俗话叫“男不满月,女不祭灶”。晚上,当明月升起时,妇女们在院子里和阳台上设案祈祷。银蜡烛燃烧得很高,香烟挥之不去,桌子上摆满了好水果和蛋糕作为祭品。当地还有中秋节吃芋头的习俗。潮汕有句俗话:“江对嘴,芋头当饭吃。”8月,正是芋头的收获季节,农民习惯用芋头祭祖。这当然与农耕有关,但民间还有一个流传很广的传说:1279年,蒙古贵族灭南宋,建立元朝,残酷统治汉人。玛法抵御元朝。城破后,百姓被屠杀。后人为了不忘胡人统治的苦难,便以芋头与“胡头”谐音,形似人头,以此祭奠祖先,代代相传至今。
中秋节晚上烧塔在一些地方也很流行。塔的高度从1-3米不等,大多由碎瓦片制成。大型塔也是由砖块制成,约占塔高的1/4,然后用瓦片堆叠,顶部留有塔口,用于输送燃料。在中秋节晚上,它将被点燃并燃烧。燃料是木头、竹子、谷壳等。火旺时会浇松香粉助威,十分壮观。民间也有烧佛塔的规定。谁将宝塔烧成满堂红,谁就会获胜,而那些在燃烧过程中失败或倒塌的人就会失败。获胜者将由主人授予彩旗、奖金或奖品。据说,烧塔也是元末汉族人民反抗残酷统治者和中秋起义的起源。
在中秋节期间,江南的民俗也多种多样。南京人中秋节爱吃月饼,一定要吃金陵名菜桂花鸭。“桂花鸭”应该是在肉桂香的时候上市的,肥而不腻,味道鲜美。喝完酒后,必须吃一小块糖芋头,并将其与肉桂果肉一起倒入。美景不言而喻。“桂浆”因屈原《楚辞·少司命》和“扶北闭关饮桂浆”而得名。肉桂果肉是一种桂花,在中秋节前后采摘,用糖和酸梅腌制。江南女子善于把诗词歌赋变成餐桌上的佳肴。南京人与家人一起赏月,这被称为“庆祝团圆”,集体坐着喝酒被称为“满月”,在市场上旅行被称为“漫步月球”。
明初,南京有一座赏月楼和一座戏月桥。清代在狮山下建了一座观月楼,都是供人们赏月的,玩赏月桥的人最多。当明月高挂时,人们一起爬上月亮塔,玩月亮桥,一起欣赏玉兔。“打月桥”位于秦淮河畔,夫子庙旁边,是名妓马湘兰的府邸。这一天晚上,学者们聚集在桥上吹笛唱歌,追忆牛渚与月亮玩耍并对着月亮写诗,因此被称为玩月桥。明朝灭亡后,逐渐衰落,后人有诗云:“风流南宋已尽,留西风长板桥,但我记得坐在玉人桥上,在月光下教吹笛子。”长板桥,原月亮桥。近年来,南京夫子庙进行了修缮,修复了明清时期的一些亭台楼阁,并疏浚了河道。直到中秋节,你可以一起享受玩月亮的乐趣。
在江苏省无锡县,中秋节晚上烧香是必要的。香桶周围贴有纱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