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的世界里一两银子能买多少东西?英雄为什么不买肉?
衣食住行方面,怎么赚钱,怎么花钱是基本。
梁山好汉喜欢大秤分金银,重义轻财,一个个为义而战。
小说中第一次出现了王私自去延安府拜师学艺的情况。后来,王想走,但史进留不住。他设宴为他送行,并送给他一百两银子作为礼物。这是小说中第一次提到“钱”,而且一出手就是100两“花银”。
第二次,鲁与、史进和相识。有一次他们遇到了被欺负的金家人,想帮助他们。他身上有五两银子,觉得缺了,就向史进要。史进二话不说,掏出十两银子,李忠掏出两两银子。申智看不上他们,但他不想要他们。最后给了金家十五两银子。
鲁的兵器是一根重62斤的水磨棒和一把戒刀,是他花了52两银子打造的。
除了这些,小说中涉及到的一切都离不开银子,比如对付狱官,奖励兄弟,收买人心,行走江湖。似乎白银就是那个时代的“硬通货”。
那么,当时两块银元可以买多少东西呢?
这部小说至少有两个直接叙述。
一次,第九回,林冲被发配沧州。遇到老朋友李小二,李小二开了一家饭店。一天,“两个神秘的客人”来到店里,其中一个拿出一两银子,让李小二拿三四瓶好酒。"水果和酒会毁了未来。"看来这一两银子的购买力还是蛮大的。
另一次是在第十次。党改和吴用亲自到石碣村邀请阮氏三兄弟加入我们。吴用还给了阮1两银子。阮用这笔钱买了1瓮酒、20斤生熟牛肉和“一对大鸡”。
总的来说,现在1两白银的购买力至少是几百元吧?
然而,以上所有的描述都有一个常识性的错误。梁山好汉虽然“不缺钱”,但手里不会有那么多银子,更不可能整天拿着它去消费和扶贫,因为直到宋朝,银子都不是流通的主要货币。和其他宋朝人一样,梁山好汉通常用铜钱代替银子。
货币在性质上可分为信用货币和非信用货币,在物质上可分为贝壳货币、铁货币、铜货币、银货币和金货币。
中国古代就有包括银币在内的不同材质的货币,其中银币最早出现在汉武帝时期。
然而,一千多年来,铜币几乎统治了世界。银币和银币在市场上和金币、铁币一样稀少。
这是因为中国古代并不盛产白银。一方面,当时发现的银矿资源非常有限,矿石品位差,含银量低。另一方面,银矿的冶炼复杂,提纯困难。
据有限的史料记载,宋初元丰元年,全国白银总产量为21.5万两,此后一般维持在年产量20万两以上的水平,看似不少。但当时国家财政收入每年都是几千万美元,换算成白银也就几千万甚至上亿美元,GDP是这个数字的好几倍,白银产量微不足道。如果以白银为主要货币,显然是不够的。
自秦汉以来,铜一直是主要货币。虽然其外观不断变化,但圆形和方形孔是基本形式,宋代也使用这种货币。一个铜钱就是一个便士,1000个左右的铜钱称为一个硬币。宰相、使者级别的高官月薪“三千”,即300币。到了县长级别,月薪根据县的大小是12。
当时底层人民的平均收入是一天100篇左右。
你可以在餐馆里点一盘美食。勾栏的茶叶1分钱一个
作为信用货币的一种,也有与发行款相对应的准备金,但不是黄金或白银,而是铜钱。
从宋元到明中叶,纸币不断变化,出现了会钱、宝钱等形式,使得“铜钱纸币”的货币制度格局延续了数百年。白银一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稀罕物,甚至有人认为很多人一生都没有接触过白银。
或许这种说法有些夸张,但大致如此。
所以,无论梁山好汉还是岳家军、杨家将,总是拿不出多少银子是不对的。
类似的错误在武侠小说中经常出现。郭靖追黄蓉的时候很大方。一见面就送给黄蓉貂皮、汗血宝马等贵重物品。
郭靖第一次请黄蓉吃饭是在并不繁华的张家口。黄蓉点了菜,郭靖买单,点了“玫瑰金桔、香葡萄、霜桃果、梨肉、好丈夫”等。名字很好听,但没什么。
结账的时候发现一***花了“1927钱四分”,绝对是一笔巨款。看来郭大侠被屠杀了。
这不是问题所在。问题是作为生活在南宋的人,郭靖和黄蓉出门都是用钱买单。这就像现在去餐馆吃“袁大头”一样。时间和空间错位了。
为什么会有货币错误?
这是因为小说写于明朝。明朝中期以后,货币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一直作为次要货币和储备的白银,成为了主要货币。人们不用铜币代替银币。
由于明朝中期以后的“对外开放”政策,大量廉价商品出口到世界各地,使明朝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净出口国,换来了大量的白银。
据外国学者研究,当时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达数亿两,白银不再稀缺。
在张变法中,他将实物税改为货币税,税收折算为白银,相当于默认了银本位制,白银成为流通的主要货币。
作者是明朝人。小说虽然讲的是宋朝,但很多地方都带着明朝的影子。
比如小说中有一个有趣的细节。每次英雄出馆子,除了好酒,牛肉必不可少,几乎没写过吃猪肉。宋朝的人根本不吃猪肉吗?陆游也写过“不要嘲笑农夫的腊酒,好年景留几只鸡几只海豚”。
有人推测明朝皇帝姓朱,写“猪”是禁忌,所以水浒传里只吃牛肉不吃猪肉。
这个时代的印记在很多小说里还是有体现的,把明朝人的“银子”送给宋朝人就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