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粥熬酒粥

从源头、习俗、做法三个方面看熬酒粥与八宝粥的区别

1,来源

腊八粥是腊八节用各种食材做成的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最早的腊八粥是用赤小豆熬制的,经过演变和地方特色逐渐丰富。腊月初八是腊月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古代称之为“腊日”,俗称“腊八节”。从先秦时期开始,腊八节就被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好运。据说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也是在十二月初八实现开悟的,所以腊八也是佛教徒的节日,称为“佛教开悟节”。腊八有在这一天吃腊八粥的习俗。中国有1000多年喝腊八粥的历史。它最早始于宋代。腊八这一天,无论是朝廷、政府、寺庙,还是黎民百姓家,都会煮腊八粥。到了清代,喝腊八粥的习俗更加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和王子都要给文武大臣和侍从吃腊八粥,并把米饭和水果分发给寺院,供僧侣们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祖;同时,家人团聚在一起吃饭,给亲戚朋友送礼。

“敖九杰”来源于“木莲救母”的传说。据说古时候有一个叫木莲的人,他的母亲生前凶狠邪恶,死后被囚禁在冥界。当他参观监狱时,他经常给她送食物,但都被看守吃了。后来他想了一个办法,把荸荠、花生、红枣、桂圆、红糖等原料和糯米混合,煮成甜粥,放在碗里,再撒一把黑芝麻给妈妈。狱卒见粥是黑的,便问:“这是什么?”木莲随口答道:“这是粥。”(福州话“九”与“土”谐音)看守们认为这粥不干净,不敢吃。于是,“欧九洲”昨天就送到了木莲妈妈手里。那天正好是正月二十九,木莲的母亲今年刚满二十九岁。在俗中,正月分为“三九”,正月初九称为“上九”,十九日称为“中九”,二十九日称为“后九粥”。后来粥的颜色变暗,称为“九粥”,以示对母亲的孝敬,也叫“九粥”。

2.习俗

1,腊八节习俗

早在宋代,十二月初八,七宝五味粥,即“腊八粥”,就被送到东京开封的各大寺院。宋代孟元申在《东京梦里行》中记载,十二月初八,“寺院举行佛浴,送七宝五味粥给他的弟子,称为‘腊八粥’。大家都是日本家庭,吃的是水果杂料粥。”又称“佛粥”。宋代大诗人陆游在诗中说:“今佛粥多相济,以为江村存新事。”也是关于腊八送粥的。

腊八粥不仅为僧人所享用,也深受民间喜爱。元、明、清三代沿袭这一饮食习俗,清代最为盛行。有诗说“腊八家家煮双弓,榛子桃仁染红。我喜欢叫儿看它,佛影无边。”周觅的《武林旧事》说:“初八,寺庙和百姓用核桃、松子、奶菇、柿子、栗子做粥,称为腊八粥。”清代傅查敦冲在《燕京岁时腊八粥》一书中说:“腊八粥以黄米、白米、糯米、小米、菱角、红豇豆、去皮枣泥等煮成。,以及外染的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子、松子、糖。,颇具北京特色。元代人孙国写了一个拜访燕都的故事:“十二月八日,送关白粥,粥里混有米饭和水果。货多者胜,这个故事沿袭了宋朝的故事。“腊八粥作为一种民间习俗,在夏历的12月8日吃,庆祝丰收,一直流传至今。

除了祭祖、敬神的活动,腊八节人们还要追疫。这项活动起源于古代的傩(古代驱鬼避疫的仪式)——史前的医疗方法之一,即驱鬼治病。作为一种巫术活动,湖南新化等地至今仍保留着腊月敲鼓驱疫的习俗。

“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解放前,全国各地的佛寺都举行佛浴会,诵经,并模仿释迦牟尼出家前一位牧民供奉乳糜的传说,煮香谷果粥供奉佛祖,称为“腊八粥”。腊八粥被赠送给弟子和善良的男女,以后成为民间的习俗。据说有些寺院,在腊月初八之前,僧侣们会沿街捧着施舍的碗,把收集来的大米、栗子、枣、坚果等材料煮成腊八粥,分发给穷人。传说吃了可以得到佛的加持,所以穷人称之为“佛粥”南宋陆游的诗说:“今日佛粥多互利,对面是江村存新。”据说杭州名寺天宁寺有一座存放剩饭的“米栈楼”。平时寺里的和尚每天把剩菜晒干,积攒一年的余粮,在腊月初八煮成腊八粥给信众吃。它被称为“福寿粥”和“福德粥”,这意味着他们吃了它们后可以增加他们的幸福和长寿。可见当时的僧人对美食之德的珍视。

宋代吴写《梁璐之梦》六年:“初八,庙号腊八。大沙寺等地有五味粥,称为‘腊八粥’。”这时候腊八粥已经成为了一种民俗,不过当时皇帝也是用它来笼络所有大臣的。《永乐大典》记载“是月初八,禅家称之为腊八节,煮坏粥给佛吃。”清朝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世宗将北京安定门国子监以东的府邸改为雍和宫。腊八,在宫内的万福阁等地,用锅煮腊八粥并请喇嘛僧人诵经,然后将粥分发给宫中大臣品尝,以备节日食用。《光绪顺天府志》云:“腊月初八,永和官煮粥,定制之,遣大臣监之,盖饭之。”

腊八粥饮食习俗

中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经有1000多年了。它最早始于宋代。腊八这一天,无论是朝廷、政府、寺庙,还是黎民百姓家,都会煮腊八粥。明代加入大米、银杏、核桃仁、栗子煮粥。到了清代,喝腊八粥的习俗更加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和王子都要给文武大臣和侍从吃腊八粥,并把米饭和水果分发给寺院,供僧侣们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祖;同时,家人团聚在一起吃饭,给亲戚朋友送礼。著名的雍和宫腊八粥,除了糯米、小米等五谷杂粮,还有羊肉丁、奶油。粥面上撒着红枣、桂圆、核桃、葡萄干、瓜子、绿肉丝。

中国的腊八粥品种繁多。其中以北平最为精致,白米中夹杂的物品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子、桂圆、榛子、葡萄、银杏、菱角、苔藓、玫瑰、红豆、花生等。,总计不少于二十种。腊月初七晚上,人们开始忙碌起来,淘米、泡果、去皮、去核、精挑细选。然后半夜开始煮,然后小火炖到第二天早上,腊八粥就煮好了。更精致的人要先把水果雕刻成人形、动物、图案,然后放在锅里煮。比较有特色的是在腊八粥里放了水果狮子。水果狮子是由几种水果做成的狮子,以去皮晒干的脆枣为狮身,半个核桃仁为狮头,桃仁为狮足,甜杏仁为狮尾。然后用糖把它们粘在一起,放进粥碗里,就像小狮子一样。如果碗大一点,可以放两只狮子或者四只小狮子在上面。更精致的,是用枣泥、豆沙、山药、山楂饼等各种颜色的食物,揉成八仙、寿星、罗汉等塑像。这种装饰性的腊八粥只有在以前大寺庙的祭坛上才能看到。腊八粥煮好后,要先祭神,祭祖。之后要给亲戚朋友,中午之前一定要发出去。最后是全家人一起吃。吃剩的腊八粥,吃了几天就保存下来,是个好兆头,说明年年有余。如果把粥给穷人吃,对自己更好。腊八粥在民间还有巫术的作用。如果院子里有花有果树,也要在树枝上抹点腊八粥。相信来年会结出更多的果实。腊八这一天,除了祭祖、拜神,还有亡国之哀、丧。

腊八粥在古代是用赤小豆和糯米煮成的,后来用料逐渐增多。至今,江南、东北、西北广大地区的人们仍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这在广东是不多见的。用料不同,常用糯米、红豆、大枣、栗子、花生、银杏、莲子、百合等熬制甜粥。还有桂圆、龙眼肉、蜜饯都是熟的。冬天吃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好吃又营养,真的能增加幸福感,延年益寿。

天津人煮腊八粥,和北京的差不多,有莲子、百合、珍珠米、意大利糯米、大麦仁、粘糯米、粘黄米、芸豆、绿豆、龙眼肉、桂圆肉、银杏、红枣、糖水桂花等。,都是色香味俱佳的。近几年又加入了黑米。该腊八粥可用于食疗,具有健脾开胃、益气安神、清心养血的功效。

山西的腊八粥,又称八宝粥,以小米为主,配以豇豆、小豆、绿豆、大枣、粘黄米、大米、糯米。在晋东南,用水煮粥也是饮食习俗之一,这种粥叫香米,就是腊月初五的小豆、红豆、豇豆、红薯、花生、糯米、柿子。

在陕北高原的腊八这一天,除了各种米和豆类外,还用各种干果、豆腐和肉煮粥。一般早上做,甜的咸的,看人的口味。如果是午饭,我们应该在粥里煮一些面条,吃一顿团圆饭。吃完后还要在门上、灶上、门外的树上放粥,辟邪避灾,迎接来年农业丰收。根据民间传说,腊八在这一天避免吃蔬菜,说吃蔬菜会导致庄稼长很多杂草。陕南腊八族要吃混粥,分“五味”和“八味”。前者用大米、糯米、花生、银杏、豆类等煮成。后者用以上五种原料增加肉丁、豆腐、萝卜,还加了调味料。在腊八节,人们不仅要吃腊八粥,还要用粥祭拜祖先和粮仓。

甘肃人传统上用五谷杂粮和蔬菜熬制腊八粥,煮好后不仅供家人食用,还分发给邻居,用来喂养牲畜。在兰州、白银市区,腊八粥是用大米、豆子、红枣、银杏、莲子、葡萄干、杏干、冬瓜干、核桃、绿豆丝、糖、肉丁熬制而成。烹饪后,首先用来祭祀门神、灶神、土地神、财神,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然后送给邻居,给最后一家享用。甘肃武威讲究“苏腊八”,吃的是大米粗米、扁豆米或粗米,煮熟后配炒籽、麻花吃。民间称之为“豆粥泡”。

宁夏人通常用扁豆、黄豆、赤小豆、蚕豆、黑豆、大米、土豆煮粥作腊八饭,用小麦粉或荞麦粉加入切成菱形柳叶的“麦穗”,或做成小圆蛋的“麻雀头”,再加入葱花油烹调。这一天,全家只吃腊八饭,不吃蔬菜。

青海西宁人多为汉族,但腊八不吃粥,吃麦仁饭。将刚磨好的麦粒与牛羊肉一起煮,加入青盐、姜皮、花椒、草果、苗香等佐料,经过一夜的文火,肉和小麦融合成乳白色的形状。早上开锅,香味扑鼻。

在山东省的“孔府食制”中,规定“腊八粥”有两种。一种是由米仁、桂圆、莲子、百合、栗子、红枣、粳米等制成。,还有一些“粥果”加在碗里,主要是水果雕刻成各种形状做点缀。这种粥是专门给孔子的师傅和十二宫的师傅吃的。另一种是用米饭、肉片、白菜、豆腐等煮。,是给孔府里的仆人喝的。

河南人吃腊八饭,用小米、绿豆、豇豆、麦仁、花生、红枣、玉米等八种原料熬制而成。煮的时候加点红糖和核桃仁,让粥变得又浓又香,寓意来年丰收。

在江苏吃腊八粥分甜的和咸的,烹饪方法是一样的。只是咸粥配的是菜和油。苏州人煮腊八粥要加镞、荸荠、核桃、松子、芡实、红枣、栗子、木耳、蔬菜、金针菇等。清代苏州文人李福曾有诗曰:“腊月初八粥,自梵天传来,七宝美妙交融,五味杂陈。”

浙江人通常用核桃仁、松子、芡实、莲子、红枣、龙眼肉、荔枝肉等熬制腊八粥。,香甜可口,祈求长命百岁。据说这种煮粥的方法是从南京传过来的,其中包含了一些传说。

四川人多,腊八粥的做法多种多样,有甜的、咸的、辣的,而农村人吃的比较咸,主要是黄豆、花生、肉丁、白萝卜、胡萝卜。陌生人来这里品尝,虽然入乡随俗,但是很难习惯。现在城市里有很多人吃甜粥,可以称之为别有风味。腊八和粥关系密切,在腊八喝粥,也算是一种花式,一种水平。

2.熬酒节的习俗

正月二十九是福州特有的传统民间节日。“敖九节”又称“九九节”、“孝节”、“送穷节”。这一大早,家家户户都用糯米、红糖、花生、红枣、菱角、芝麻、桂圆等原料熬制甜粥,称为“藕酒粥”,用来祭祖或馈赠亲友。嫁出去的女儿也要送一碗“九粥”,有的甚至还加了太扁面、鸡蛋、猪蹄等。,并送回父母身边孝敬父母。另外,凡是九岁的,比如九、十九、二十九,或者是九的倍数的,比如十八、二十七、三十六,都要像过生日一样,吃一碗“太平”,才能平安健康。在福州人的传统观念里,“九”是硬的。

三、制作方法

喇叭粥制作

原料

大米50克,黄米50克,黄米50克,糯米50克,糯米50克,小豆100克,莲子100克,桂圆100克。

花生100g,栗子100g,小红枣100g,糖适量。

生产方法

1.先将莲子放入碗中,用水浸泡,然后放入蒸笼中,大火蒸约1小时,取出待用。

2、去掉桂圆的皮和核,只要肉;把栗子从它们的壳和衣服上剥下来。

3.锅中放入适量的水,然后将稗草、红豆、花生、小红枣洗净后倒入锅中煮熟。当它们半熟时,将大米、黄米、粘黄米和糯米洗净,倒入锅中一起煮。开锅后,用小火将它们煮熟。当粥煮至七八成熟时,将蒸熟的莲子倒入粥中,搅拌均匀。烧开后,关火片刻,放入干净消毒的锅中,撒上白糖。现在超市里有现成的腊八粥食材,但是你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饮食习惯和身体状况来选择腊八粥的食材,煮出来的腊八粥会很独特。

一种熬酒粥制作方法

以菱角、花生、红枣、桂圆为主,还有莲子、银杏等。可加入,与白米、糯米、红糖同煮至熟或烂成粥。(花生和莲子可以浸泡或煮至半熟再和米饭一起煮。)

“鳌九节”三天后,是农历二月初二,也是福州特有的一个传奇节日,简称“二月二”。2月2日,福州人吃咸粥,而不是糖粥。咸粥是用糯米、芹菜、葱、蒜、虾、牡蛎、肉丝做成的咸粥。咸粥是二月二煮的,主要是因为古代的福州物质不丰富,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很低。平时很少有鸡鸭鱼肉。只有在春节前,才有必要和可能采购,为除夕和正月准备足够的“粮草”(因为正月期间,很多商家也停工休息,很难在市场上买到合适的粮食)。储存了近一个月的食物都吃光了,吃不完的食物也快烂了。2月2日,节俭的主妇把第一个月没吃的食物全部混在一起,加一些糯米,煮成粥,让全家人聚在一起吃,免得浪费。2月2日之后,普通人开始靠面包和水生活。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二月二煮咸粥的习俗。由于二月二来源于清理和烹饪正月里剩下的食物,有些人有余粮就做,没有就不做。这也是二月二不如“敖九节”热闹规范的原因。但二月二毕竟发扬了福州人不奢不浪费,勤俭持家的传统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