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豇豆锈病?
豇豆锈病俗称“黄疸”,全国各地都有发生。主要危害叶片和荚果,严重时也可危害茎秆和藤蔓。起初叶背面出现淡黄色斑点,逐渐变成红褐色,稍有上升呈泡状斑点,即夏孢子堆。表皮破裂后,散落出红褐色粉末,即夏孢子。后期形成黑色冬孢子堆。导致叶片变形过早脱落。种荚患病,失去食用价值,荚上还产生红褐色的夏孢子堆和黑色的冬孢子堆。有时在叶片的正面和背面可见栗褐色的有性孢子器和黄白色的锈孢子器。
发生规律:在我国北方,病菌主要以冬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次年春季,平均气温达到20℃以上,有湿润光照条件。冬孢子萌发产生担孢子,担孢子随气流传播,受寄主萌发的侵害。夏孢子产生,通过气流传播,多次再感染。冬孢子堆形成于植物生长后期越冬(夏季)。当气温在20 ~ 24℃,相对湿度在90%左右时,特别是阴雨天气,保护区通风不良,容易引起病害流行。
预防和控制方法:
①抗病品种的选择。如大青叶、芝香28-2、铁线绿豆等。
②发病初期喷雾保护。每隔7 ~ 10天用50%多硫悬液400倍液或15%三唑酮1000倍液喷洒1次。
③农业控制。发病初期及时清除病叶和病荚,收获后清除病株残体,带出田间集中焚烧。合理密植,防止湿度过高,保护区要及时通风换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