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广填四川”,为什么说孝感来自湖北麻城?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湖广填四川”的说法,指的是清代主要从湖广前往四川的普通民众的大规模迁徙,以填补这一地区极度萧条的人口。虽然除湖广外还有江西、福建、广东等十余个省份,但湖广人口最多,所以历史上仍习惯称为“湖广填四川”。

湖广最早在元代设立为省级行政区,全称“湖广等地在著书立省之列”。人们嫌麻烦,不敢称之为写书的湖广之省,湖广之省,湖广之省或者干脆叫湖广之省。这些简称在清朝还在使用,但清朝设置湖广总督(又称两湖总督)使元朝和湖北省。

很多人看到“湖广”二字,马上联想到“两广”。其实在明清时期,“湖广”与两广并无关系,只是历史上人们还是习惯了“湖广行省”的称呼,所以行政长官自然被称为“湖广总督”。

那么,为什么要组织以湖南、广东为主的十几个省的人大规模“填”四川省呢?原因很简单,主要是由于元明清,尤其是元末明初和明初清初。长期大规模的战争以及随之而来的瘟疫、疾病等灾害,导致四川人口极度减少,需要补缺和“补”。

在“湖广填川”的人口中,湖北、湖南两省的人数高达一半。在湖北省的移民中,麻城移民占有重要的地位。原因是什么?

首先,从地理上看,麻城是古代条件下进入四川盆地的最佳路线。所以从元代到清初,湖北麻城的移民填充了四川,最多的人进入了四川,离开了工作岗位。

早在元末,来自湖北随州的红巾军农民起义将领明·于震率领数十万湖北农民军和大批失去土地的湖北农民入川。明于震是这支红巾军在南方的重要将领徐守会。后来,明于震率军攻川,后在重庆自称甘蜀之王,后又称帝。经过两代九年,他建立的“大夏”政权被朱元璋所灭,他带进四川的很多都是麻城人。

麻城的移民条件有三个先天优势:一是麻城离重庆不远;第二,麻城移民历史悠久。元代和明初,大量麻城移民进入四川。第三,它与张的农民起义有关。张长期留在湖北,后转战湖广、江西,尤其是麻城,那里有许多农民参军。所以张的手下很多都是麻城人。张战败后,一部分人隐姓埋名留在了四川。四川省南川县(今重庆市南川区)的移民都是湖广人,尤其是麻城孝感乡鄂州大丘人(明初麻城有四个乡,孝感乡在明成化年间并入仙居乡)。

详见我的书:

“湖广填四川”的重生

/I 6478045151863243277/

湖广填四川,麻城过半。

问你祖籍哪里,湖北麻城孝感乡。

这里的孝感不是指孝感市,而是指古麻城下辖的孝感乡。明清时期,湖广移民大量迁入四川,最著名的是麻城孝感乡。久而久之,麻城孝感成为中国八大移民集散地之一。

元末明初,由于当时大规模的战争等原因,四川人口锐减,土地贫瘠。古书记载当时的四川:“有可耕之田,无耕田之人。”为了填补川渝地区的人口缺口,官方组织了大规模的有计划的移民,将大量人口从湖广地区迁入四川地区。

但是久而久之,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在四川的移民中,很多都把祖籍标在了麻城孝感,最后给人一种感觉,很多移民都是麻城孝感人。但是,其实麻城孝感只是个小地方,怎么会有那么多移民?

孝感在麻城哪里?

明朝时,麻城县分为仙居、太平、汀川、孝感四个乡。

说白了,麻城孝感乡出现在明初,成化年间被撤销并入仙居乡。不过当年孝感乡没这么大,人也没这么多。甚至不可能单独设立一个县,更不用说让一个乡镇的人填满大半个四川了。

那么,为什么这么多川渝移民都自称麻城孝感人呢?

一是装祖籍,靠县看乡,求自重。元末明初,由湖北随州的明·于震率领的红巾军攻占了重庆。后称建元皇帝,国号大夏。当时,明于震各部几乎都是湖广人,其中黄州麻城县人最多。明初从麻城孝感迁入四川的移民中,有不少后来成为名人,如明朝新都状元杨胜安、武宗时期内阁大臣杨廷和、清初遂宁宰相张鹏敖等。

正因如此,当时在川渝大地上,“麻城孝感”成为一块金字招牌,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名门望族。明于震旧部多为麻城后裔,麻城后裔人才辈出,为百姓所尊重,为朝廷所看重。新移民在麻城冒充孝感人,也有“攀亲戚”的意思。

第二,麻城孝感本身就是一个移民中转站。明清时期,* * *有五个移民中转站,除了麻城孝感,还有广东南雄诸暨乡、山西洪洞大灰坝、苏州雁门。其中,山西洪洞的大化堡和湖广麻城的孝感乡分别是南北两个最著名、最大的移民中转站。

北方很多人都声称自己的祖先来自槐树,但是他们从来没有考虑过一个村子怎么会有这么大的人口,后代可以遍布全国。其实麻城的孝感乡在当时只是一个中转站,和槐花一样。明清时期,从外省迁徙到四川的人大多聚集在孝感乡登记,然后集中到四川。

毕竟麻城孝感不是很大。为什么会成为湖广移民入川的重要中转站?

第一,处于人口过密之地的麻城一带,自宋元以来就是著名的人口繁盛之地,“常受乡野之害”。麻城及其周边地区有着非常便利的条件,不仅自身人口充足,更重要的是在元末明初吸引了大量江西等地的人口。

元末,红巾军征服中原、江油,导致河南、江西大量人口进入麻城。当时麻城地区人口骤增,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土地支持不足,需要迁出的人口太多,而麻城孝感地区恰好是当时江西、湖北地区的人口流动中心。

第二,明朝为稳定国家所做的决策。大部分来自四川的麻城移民,虽然入蜀时祖上是楚,但也有大量非湖广人,如较早纳入明朝版图的徽州、江西、河南等地。明朝建立后,朱元璋的同乡及其亲属成为明朝的精英,以湖广为根据地的明朝前沿阵地麻城自然成为明朝最重要的地方。

到了明代,大批率先投案自首的人转移到了曾为明于震所掌握的四川。除了发展当地的资源经济,还有平衡力量的考虑。来自黄麻地区的代孕人口,自身经营多年,能更有效地分化、瓦解、消化四川明家旧势力残余,以防不测。

总而言之,一句话,湖广运动时期确实有麻城孝感人定居四川,但真正的麻城始发者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多。一个小小的孝感乡,能坐满川渝一半以上的人口,真的不可想象。

后来大量川渝移民自称祖上来自麻城,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谎称自己是麻城孝感人,希望借此招牌亲近当地宗族势力,尽快站稳脚跟;二是根本不知道自己的籍贯在哪里,因为自称麻城的人很多,所以也有从众之心;第三,确实有大量移民通过麻城孝感迁入四川,但显然混淆了祖籍和中转站的区别。

我是湖北麻城人。我来回答这个问题,说一些个人看法。

湖广填川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也是有历史依据可查的。明末农民军起义,张在四川屠城,导致四川人口锐减,于是从湖广移民。

湖广在哪里?明朝以前,湖广有大面积。明清时期是湖北、湖南两省。这两个省在全国的中心,一直有“湖广熟,天下足”的说法。

但我个人很怀疑麻城占了四川移民的一半。虽然现在有官方记载,但麻城孝感乡移民到四川,包括很多四川人都说祖籍是麻城孝感乡,他们来麻城寻祖。麻城没有孝感乡这个地名。至于之前有没有,真的不确定,不敢乱说。

麻城有一个很大的移民公园,每年都会举行大型祭祀活动,还有寻根文化。邓小平的弟弟邓肯曾说,他的祖籍是湖北麻城,李鹏的祖籍也是湖北麻城。他们自己都说了。

我没有理由怀疑这么多事实,但还是想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麻城是一个县级市,现在归黄冈管理。历史上从未有过州府,地处大别山区。今天,人口刚刚超过65,438+20万。我不知道明末有多少人,但是从麻城移民这么多人到四川肯定是不够的。有人说不是麻城移民,麻城只是移民集中的地方。

麻城是黄冈县中一座远离长江的山城。移民到四川要逆流而上,那为什么不把移民聚集在江上,去麻城这个山城呢?

另外,我有一个疑问,黄冈一直以来只有黄州和周琦是州府,这两个地方文化名人辈出。至于麻城,抱歉我无知。除了建国后的开国将军,真的没有历史文化名人。现在全国各地都在炒作文化,麻城没文化可炒,移民和寻根文化恨不得被抓。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未必正确。希望大家讨论一下。

题目“麻城孝感”应该是麻城孝感乡。其实,麻城孝感乡的存在是有争议的,但早在1997年,著名学者葛就证实了麻城孝感乡的存在,即今天县城关镇一带。后来四川学者陈和麻城地方学者凌对地名进行了详细考证,印证了葛先生的观点。

麻城孝感乡迁入四川的数据,根据民国建阳县志和宗族志提供的数据,本县349名湘鄂情移民中,有239人自称麻城人,占68.5%,其中有228人自称孝感乡人,占麻城的95.4%。但正如题主所问,麻城孝感乡只是一个乡镇,最多占今天红安县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这么小的地方不可能有这么多的人转移到其他地方,至于为什么传播得这么广,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首先,由于麻城等地是元末农民起义的中心之一,麻城人邹普生协助罗田人徐寿辉建立田湾政权,而麻城和罗田在明清时期都属于黄州政府,所以田湾政权很大一部分是麻城附近的人,也就是罗田。陈友谅杀徐寿辉独立后,随州人明·于震率湖广兵入川作战。也许是麻城比较有影响,所以以麻城孝感乡为祖籍。

其次,麻城孝感乡是移民中转站。如《四川泸州王家谱》序所言:

王祖师在麻城孝感乡生活了两年多。类似的案例应该还有很多,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都不记得自己的祖籍,只记得麻城孝感乡的地名,所以叫麻城孝感乡。还有“江西瓦屑坝”,恰好在麻城及其下属的黄州府。许多家庭声称它来自元末明初的“江西饶州府瓦屑坝”。根据清代和现代学者的研究,瓦屑坝其实只是一个小地名,不可能有那么多人外迁,所以类似孝感乡,也作为移民中转站。

最后是冒名顶替现象。不仅是县内其他乡镇的人假名字(也有可能是孝感乡撤销后,原居民仍自称孝感乡),还有麻城县外其他湖广民族的人,如曹考证。民国时期的《云阳县志》说,该县最流行的名字是项、何、谭、孙、于、张、贾、李和王,这些人都是“明洪武时期”的人也就是其他湖广人冒充麻城孝感乡人。

其实,麻城的孝感乡,和江西的瓦屑坝、山西洪洞的槐花、宁化的石壁、南雄的诸暨、江苏苏州的剑门、南京柳树湾的石门坎一样,分别是湖广人、华北人、客家人、华南人、苏北人人、云南汉人的根,但却是移民出身的象征性祖籍。为了更好地适应迁入地的生活,获得迁入权,人们会产生附属联想等。,意图暗示结盟甚至以同乡之谊延续联合宗族。

参考

葛:麻城孝感乡,中国历史上移民的摇篮之一。

陈:麻城孝感现象探析。

凌:麻城孝感乡移民考察

湖北麻城是中国古代“移民八大发祥地”之一,孝感乡是“湖广填四川”的起点和集散地,是巴蜀地区公认的“祖先圣地”。明末清初,麻城设置了“湖广填川”的移民机构。很多移民在这里举报,也有可能从这里调查。

最近看到很多关于“湖广填四川”的问题,所以也回答了一些问题。毕竟我是四川人!从家谱上知道我也是湖北移民,麻城人。那时候我才十几岁,还懵懂无知。爷爷让我抄代字。当时翻了两遍,然后就抄下来了。我不知道我现在去了哪里。我们80后这一代,家庭观念没有爷爷那一代强。说实话,在四川很难看到祠堂。我们根本没有什么祠堂。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移民没有祠堂。直到去了广州,我才知道祠堂。我一个湖南的同事说他们哪里都有。当我说我们没在任何地方看见它时,他不相信我。当然,我一个人不能代表四川所有的人。反正在我们那里,没看到什么祠堂,也不知道有没有被破坏。我们从小到大也没听长辈说起过。

现在爷爷奶奶那一代,知道过去历史的,基本都相继去世了。我们年轻人也不太重视祖籍。我个人喜欢历史,对历史有浓厚的兴趣。看到这个问题,我忍不住回答了。毕竟我的祖先也是移民大军中的一员。我们祖籍在湖北麻城,具体地址我没看。其实在我们年轻一代,家庭的概念已经不在了,但我觉得这是一种文化传承。到了我们这一代,就不应该破了!不知道族谱还在不在。如果有机会,我很想去湖北麻城,说不定能找到很多500年前的兄弟。

当很多四川人被问到“湖广填四川”时,他们的祖籍是哪里来的?会说我来了湖北麻城孝感。其实应该说都是误导!我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这次大规模的移民是当时官方组织的,可能当时麻城的孝感是一个聚集地,周边县市的人都要聚集在那里,然后从孝感一起移民四川更合理!据说当时很多人不想移民,所以政府把大家的手都捆住了,需要在途中解手。四川人这才说上厕所方便,并称之为“解手”。来四川的移民那么多,绝大部分是不可能来湖北麻城孝感的!这里说的人,不包括湖南、广东、广西。

我也是四川的,我的祖谱记录的信息是麻城的。出于好奇,我也了解过别人的祖谱资料,大部分都是麻城的。至于为什么那么多麻城人来四川,不得而知。我猜古代麻城是商业和手工艺品的集散地,对吗?

麻城孝感姓氏多吗?

我是四川人,据说湖广填四川。我们的词代和身边的姓氏不一样。我想知道他们是否也填了。

另外,我们没有祠堂和家谱。不知道是填的时候丢了,还是发生了什么。我们长辈口中只有几个字。我这一代人没有人用字代来命名,更别说下一代了,连唯一的字代信息都忘了。

另外,我们村祖坟不多,最多四代以上,没有更多的了。填的时候感觉有百年历史!

老一辈早就不在了,历史也没人记得了,也没有留下文字记录。

请看孝感乡的墓志铭,你就会明白为什么四川有那么多麻城人。

那是因为古代没有计划生育,麻城孝感乡地广人稀。只要人口太多,人们就只能移民,每次都有很多人成双成对地离开。其中,孝感乡在麻城巨水河冲积平原上的人口最多,所以孝感乡外出的人最多。

很多人只以为湖广填补了麻城人在四川的部分,却不知道麻城人从元朝到清末几百年来一直在自发迁徙。

在古代,麻城人认为多子多福。一个家庭有十个和八个孩子并不是什么奇闻,但三个或五个孩子只是普通家庭。人多,长大后土地种类不够。所以几百年来麻城人中间流传着一种说法,如果带着家谱往西走,就不会饿死。小时候听老人说过,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去西部能活下来。现在才知道,西部有四川,有天府之国,有同姓同宗的人。

有人说,那为什么其他地方不去四川?

我分析三个原因。第一,民风不同。比如有些地方不愿意多生孩子。苏东坡流放黄州的时候,被当地的杀婴吓了好几天。当地人一般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然后淹死在水里。

第二,麻城人入川较早,元朝有数万人在麻城加入红巾军,明朝有数万人没有跟随张入川。这部分人后来在当地定居下来,发现四川是个好去处,导致后来来往四川的人越来越多。俗话说,很多人不怕别人欺负,可以群居。后来来四川的麻城人说是孝感乡的,也有不是麻城人的。为了生存,他们还假设自己来自麻城孝感乡。

第三,麻城是山区,农耕时代养活不了多少人,而湖北大部分地区都是江汉平原,你在老家就能生存,何必出去?

孝感乡之所以在明中叶被疏散,是因为逃难的人太多了。当时麻城县令姓陈,认为这么多人从这里出逃,这个地名应该保留。于是他三次上书朝廷,要求恢复孝感乡,但都失败了。后来在原乡政府旧址立了孝感乡政府碑,后来有人题字,保存在族谱里。这篇文章清楚地记录了孝感乡。

无论如何,麻城孝感乡是一个生存符号,她保护了一代又一代移民在四川扎根发展。

不能说麻城没什么历史文化。明代麻城科举在全国影响很大,进士百人,举人数百人。有“杨珊的《礼记》是春秋时期的麻城”之说。进士、如此之多,是黄、齐所不能比的,全国罕见。明史列传上有十个麻城人。公安派和竟陵派的创始人也是麻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