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泥鳅鱼,以前农村常见,现在几十斤。为什么很少有人养?

刀鳅是我国农村常见的淡水鱼,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它身体细长,与泥鳅非常相似,所以又叫刺倒刺鲃,但与泥鳅有很大区别,因为它身体细长,呈流线型,背上挂着16个倒刺,而泥鳅全身光滑,体质比泥鳅硬得多。

随着环境的影响和气候天气的变化,这种小时候在河里常见的物种现在已经不多见了。一方面发现泥鳅营养价值丰富,味道鲜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泥鳅的价格也在上涨,野生泥鳅的价格动辄数百元,让人望而却步。那么既然泥鳅的价格这么好,为什么很少看到有人养殖呢?

首先,泥鳅不同于其他淡水鱼,因为它对水质的要求很高,通常活跃在未被污染的河流和溪流中。一旦水中有机物过多,农药和除草剂残留,泥鳅很容易因溶解氧不足而缺氧死亡,这也是现在野生泥鳅越来越少的主要原因。

其次,泥鳅虽然市场价格高,但受众市场并不大,价格高导致消费的人少。如果没有稳定的销售市场,养殖泥鳅很难盈利!另一方面,泥鳅的养殖周期比长。通常我们看到的泥鳅都是三两条左右。如果能达到半斤以上,属于泥鳅。一般要四五年才能长到一斤。但是泥鳅养殖的投入比较高,鱼苗因为稀缺比较贵,销售市场不够稳定,生长周期又那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