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艾青年团的实践

苦艾青年团的实践

清明节吃青丸子是中国南方的传统习俗。艾草是一种野草。做出来的绿丸子有一种特殊的香味,外观翠绿无瑕。现在正是艾草鲜嫩的生长期,也是吃青丸子的最好时机。

材料

糯米粉100g,熟面粉30g,艾草汁75g,开水15g,花生芝麻馅适量。

工作方法

1.将适量艾草洗净,放入水锅中焯一分钟,取出后放入料理机中,加入少许水,打成浆状,过滤成汁。

2.在面团中加入15g开水,将糯米粉和75g艾草汁混合,然后加入澄清的面团反复揉搓成面团。

3.分成五份,将馅料包成圆形。将纸杯刷上油,放入绿球中,放在蒸格上的沸腾锅中蒸8分钟。

艾草的药用价值

种名艾蒿

其他名称有冰台、草停、艾草、艾叶、艾草、艾草、艾灸草、药草、黄草、艾草、艾叶、绿。

拉丁学名艾蒿

英文名Argy蒿草

菊科蒿属植物科和属的分类

鲁迅《故事新编:非攻》出处:“墨子让耕田柱掺了玉米粉,自己却用火石和艾绒生火,点燃枯枝烧水。”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植物或略呈半灌木状的植物有强烈的芳香。主根明显,略粗长,直径65438±0.5cm,侧根多;通常有平卧的地下根茎和营养枝。茎单生或很少,高80-150 (250) cm,纵棱明显,褐色或灰褐色,基部稍木质化,上部有少数短枝,枝长3-5cm;茎和枝都是灰色的蜘蛛丝状。叶厚纸质,顶部有灰白色短柔毛,有白色腺点和小凹坑,背面密被灰白色蜘蛛状绒毛;基生叶柄长,花期枯萎;茎下部叶近圆形或宽卵形,羽状全裂,每边有2-3个裂片,椭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每裂片有2-3个小齿。干燥后,背面主脉和侧脉多为深褐色或锈迹,叶柄长0.5-0.8厘米。中间叶卵形、三角状卵形或近菱形,长5-8厘米,宽4-7厘米,羽状半裂至半裂一(至二)枚,每侧2-3枚裂片。裂片卵形,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2.5-5厘米,宽1.5-2厘米,不再分裂或每侧有1。上部叶和苞片叶为羽状半裂,浅半裂或3深裂或3浅裂,或不裂,但椭圆形,长圆状披针形,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头呈椭圆形,直径2.5-3 (1.5)毫米,无柄或近无柄。每隔几至65,438+00穗在枝头上排列成小穗状或复穗状,通常在茎上形成狭窄的、尖塔状的圆锥花序。开花后,头部向下倾斜。总苞片为3-4层,呈带状排列。外部总苞片小,草状,椭圆形或狭椭圆形,背面密被灰色蜘蛛状毛,边缘膜质。中间的总苞片比外面的长,呈椭圆形,背面覆盖着蜘蛛状的毛。内部总苞片薄并且几乎无毛。花序托叶小;雌花6-1O,花冠窄管状,檐2齿,紫色,花柱细长,在花冠外很长,先端2叉;有8-12两性花,花冠管状或杯状,外面有腺点,檐紫色,花药狭长,顶端有尖的附属物,长江三角洲状,基部有不明显的小尖。花柱几乎等长于或稍长于花冠,先端2叉。花开后,叉端被截断,有睫毛。瘦果长圆形或长方形。开花结果期为9月-65438+10月。

药用价值

艾草与中国人民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每到端午节,人们总会在家里放上艾草“辟邪”,晒干的植物浸泡在水中消毒止痒。妈妈们经常用艾草水洗澡或熏蒸。艾草味苦、辛、温,入脾、肝、肾。《本草纲目》记载,艾叶入药,性温,味苦,无毒,纯阳,通十二经脉,回阳,调气血,祛湿散寒,止血安胎,也是针灸常用。因此,它也被称为“草药”。现在台湾省流行的“草药浴”多使用艾草。关于艾叶的性质,本草上说:“艾叶能灸百病。”《本草从新》中说:“艾叶味苦而苦,性温,熟而热,精于阳,能恢复失阳,疏通十二经脉,摄三阴,调理气血,驱寒除湿,温子宫,...用火灸可通经络,除百病。”说明艾叶作为艾灸材料具有疏通经络、祛阴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的作用。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艾叶中含有多种挥发油,其中1.8-桉叶素(占50%以上),其他还有α-胭脂树酮、倍半萜烯醇及其酯类。风干叶含矿物质10.13%,脂肪2.59%,蛋白质25.85%,维生素A、B1、B2、C等。艾叶灸,一般越老越好,所以有“七年病,三年艾”的说法(《孟子》)。全草具有调经、止血、安胎、散寒除湿的功效。治疗月经不调、痛经、腹痛、流产、子宫出血,根治风湿性关节炎、头风、月内风。因为它能削冰使其变圆,能治百病,是医生最常用的药。现代实验研究证明艾叶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平喘、镇咳和祛痰作用;止血和抗凝血作用;镇静和抗过敏作用;保肝利胆等。艾草可以作为“艾草茶”、“艾草汤”、“艾草粥”等食谱,增强身体对疾病的抵抗力。艾草有一种特殊的香味,有驱蚊驱虫的作用。所以古人常常在门前挂艾草,一是辟邪,二是驱蚊。艾叶长期使用的副作用:挥发油(香气成分)使用过多,会抑制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