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陶瓷作品~ ~急需介绍
在现代艺术中,陶瓷艺术作为一个独特的艺术门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无论东方还是西方,现代陶艺都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和极具价值的艺术创作过程,开辟了现代艺术的新天地。它不同于绘画和雕塑。它来源于传统,但人们更注重它的现代品质。
自古以来,陶瓷就以日用品的形式存在。随着后现代主义画家视野的开阔,绘画的媒介也越来越丰富,从单一的画布和画笔到多样材料的运用。许多艺术家着迷于所谓的“质感”:一种物质感,光滑或粗糙,透明或致密,于是他们在普通的颜料中加入其他材料,如泥、锯末或沙子,绘画逐渐从平面走向立体,形成了一种介于绘画和雕塑之间的产品。陶土因其具有雕塑和绘画的能力,在与火结合的过程中表现出华丽、朴素、沉郁或张扬的多边性格,这使得绘画大师毕加索和米罗也参与到陶器的创作中。米罗强调陶瓷材料美感的发展,运用肌理效果的对比,加上与造型和谐的装饰图案,让人感受到一种朴实无华的亲切感,难以忘怀。毕加索在一些盘子上巧妙地使用了化妆土、扑粉或浅浮雕装饰,并巧妙地利用陶瓷材料的自然之美与人工绘制的装饰之美相比较。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几乎所有在现代艺术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艺术家都或多或少地参与了陶瓷艺术的创作。他们的参与为传统陶瓷艺术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将现代艺术创作的思维带入了陶瓷艺术的创作中,使传统陶瓷艺术摆脱了使用功能的局限,走向了纯艺术创作与实用陶瓷艺术共同发展的道路..由于陶瓷材料中的非理性、不规则成分,恰好满足了当时人们从工业化的生活环境之外寻求压抑情绪的需求。因此,现代陶艺在世界各国发展迅速。
直到上世纪40年代,美国皮塔?随着以日本沃克斯和八木一雄为首的先锋派陶艺家的出现,真正产生了现代陶艺。1948年7月,八木一夫、山田宏、叶哲夫、松井美介等人发起成立了著名的日本近代陶瓷学会“走泥社”。八木一雄开创了非实用性纯造型陶瓷艺术的先河,展现了黏土的多样表现力,极大地拓宽了陶瓷艺术创作的视野。这一系列的实践证明,陶瓷艺术的创作能够使陶艺家的个人情感在泥与火中得到充分的展现,或者说体现出艺术家特定的文化背景和修养技巧。所以它具备了现代艺术的所有功能,也具备了现代艺术的表现形式和风格,80年代后现代艺术出现,艺术从“为艺术而艺术”的争论中走出来,成为普通人可以涉足的领域。陶瓷艺术又一次以金、木、水、火、土这些最基本的元素组成的善良、质朴赢得了大众的喜爱,成为一种大众化的艺术形式,风靡全球。各国纷纷在中小学开设陶瓷课,成立业余陶瓷组织,举办国际陶瓷研讨会和展览。
中国现代陶艺起步较晚,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现代陶艺才开始在中国萌芽。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的观念迅速更新,传统陶艺不再满足于现状,寻求与时俱进。随着对外交流的增多,中国陶艺不仅受到西方现代主义的影响,几乎同时也受到后现代想象的冲击。所以中国所谓的“现代陶艺”从一开始就是以多元化的状态发展的,而不是纯粹的“现代派”陶艺。现代陶瓷艺术是具有现代艺术特征的陶瓷艺术,即“现代工业和科学技术引起的现代视觉体验,最终主导了人们的审美意识,导致了现代艺术形式的革命,是现代社会对人的价值的重新审视。”新人格对人性的要求和反思的艺术反映,摆脱了传统宗教和文化的束缚,是个人主观意志和情感的表达。
如何发展中国本土的现代陶瓷艺术,取决于如何看待传统陶瓷艺术在现代陶瓷艺术创作中的影响,五千年的陶瓷历史所体现的丰富文化积淀是我们丰厚的遗产。现代陶瓷艺术不是无源之水,它是传统陶瓷艺术发展变化的新的当代形态,是陶瓷艺术发展的明显的阶段性产物,虽然部分淡化或取消了陶瓷的实用功能和价值,但在艺术表达上与传统陶瓷艺术是相通的,即表达了一种社会普遍的、前卫的审美追求。从整个历史发展和陶瓷艺术的所有基本特征来看,现代陶瓷艺术是传统陶瓷艺术的个体发展,在变化中有连续性,在连续性中有创造和突变。值得指出的是,虽然我们看到了现代陶瓷艺术与传统陶瓷艺术之间不可否认的内在联系,但这并不是要否认现代陶瓷艺术与旧陶瓷艺术在存在方式、艺术形式和整体创作理念上的区别。现代艺术和社会思潮的推动和影响,现代主义艺术家的进入,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赋予了陶瓷艺术新的质的一面。
众所周知,现代陶瓷艺术与传统陶瓷艺术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从实用性和审美性原则走向纯粹的审美需求和情感表达。它拓展了传统陶瓷艺术的审美范畴,将粗糙、残缺、怪异的概念引入陶瓷艺术,将特殊的烧制方法和个性化的材料把握演变而来的个人视觉符号的特征引入陶瓷艺术,在此前提下,陶瓷艺术的技术性不会因为实用功能的消失而减弱,反而会因为个性化技术的推动而变得复杂和多样化。即从单一的被美学广泛认可的通用技术,变成了带有个人符号的个性化技术。
现代陶瓷艺术创作的过程包括三个方面:造型、装饰和烧制。这三个方面在现代陶瓷艺术生产中有突破性的发展,主要体现在现代陶瓷艺术不拘泥于某个朝代的传统,而是批判地继承历史传统,以包容的态度对待西方文化,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
在造型上,由于粘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和稳定性,易于造型,使得陶瓷艺术的造型具有相当的自由度和结构性。陶瓷成型的主要方法有手捏、泥条卷制、拼板、镂空、拉坯、印坯等。无论采用什么工艺和造型,陶艺家所追求的往往是将陶土充分表现出来:陶土条的变形、陶土板的自然塌陷、陶土体的自然开裂;即使是手绘毛坯,也能充分表现出泥料的质量。一个手印,一个指纹,都记录了人的利益意志,同时也表达了泥巴本身。这些特性是其他材料所不具备的。如美国陶艺家彼得·沃克,受当时抽象表现主义和行为画派的影响,尝试和实践了一种完全抛弃传统制陶方式和审美的新风格,充分体现了泥土的自发表现,以一种放任、偶然、自由的形式表现艺术家的情感观念。沃克作品中留下的瑕疵、裂缝、孔洞清晰地记录了作品的创作过程,是沃克表达、隐喻和记录人与水、火与土的交流与接触的重要手段。
在装饰上,各种自然版画和各种机制的应用,包括琉璃的综合表现,甚至各种材料的融合,为现代陶艺家表达审美感受和理念提供了可能。传统装饰技法在现代陶瓷艺术中被重新使用和演绎,不是用来服务于传统陶瓷的实用性和观赏性,而是承载着陶艺家对现代艺术的理解和追求。
在烧制方面,主要体现在氧化还原气氛的改变和利用,盐烧、乐烧、窖烧、熏烧等新烧制方式的运用,极大地丰富了现代陶瓷艺术的内涵和表现,如西班牙陶艺家萨诺维斯·科拉迪的作品《窑烧之夜》,生动地诠释了“火”的艺术,艺术家对烧制温度和还原气氛掌握得恰到好处。同时出现冒烟、针孔、橘色釉、气泡、缩釉等现象。在传统陶瓷艺术中被视为“次品”的陶艺,在现代陶艺家手中被解读为一种全新的艺术语言。
现代陶艺是艺术家个人行为、经历和情感在创作层面的物化,是人类在文化层面的思想和态度。没有艺术家的热情和虔诚,土壤不可能充满生机,没有艺术家对陶瓷艺术实用与审美关系的超越,陶瓷艺术不可能有许多超越审美范畴的精神意义和思想语言。陶瓷艺术的语言是人类情感的语言。有真挚的独白和宣泄,也有深刻的隐喻和启发。
中国陶瓷的悠久历史和大一统一直是中国陶瓷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陶瓷教育把中国陶瓷史作为他人效仿的榜样。与中国古典绘画、书法、文学密切相关的民间艺术和美学思想也对中国陶瓷教育的教育模式产生了巨大影响。近年来,中国的陶瓷艺术教育主要关注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尊重和对解决设计问题的兴趣,但普遍很少关注个人个性的表达。
今天的陶艺教学应该把传统陶艺和现代陶艺结合起来,在了解传统陶艺的基础上正确理解现代陶艺的内涵,同时不要忘记审美的重要性。学生要培养解决问题的“创优”态度。即使“生产过程”是教学探索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概念的重要性仍然是第一位的。作为老师的职责,是在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而不是直接告诉他们怎么做。事实上,鼓励学生自由思考是教育的主要目的。
无论在任何年龄阶段如何培养陶瓷人才,都要循序渐进。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民族精神的民族性,与时俱进,开朗有趣,勇于实践,勇于创新。对于初学者来说,要收集陶瓷艺术的历史背景和艺术发展的资料,参观各种陶瓷展览,在附近的民俗乡村参观体验各种民俗陶瓷制作方法,学习当地的手工烧制技术。民间艺人的作品呈现的是来自生活本身的艺术,他们不追求流畅、成熟、精致、细腻的工艺,而是追求简单、舒适、自然美。这些感受和工艺可以对学生以后的艺术创作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创作中保留一些地域文化。收集材料、工具、工艺、技法、流派等关于陶瓷的知识,分体验、临摹、创意三个阶段进行陶瓷创作。
目前,陶艺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