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如何把自己培养成一个精致的女人?

精致不是物质,是气质。

钱钟书先生的话道出了“精致生活”的本意。

“洗澡,看花,吃饭。如果你觉得开心,不全是因为浴池干净,布鲁姆好,或者食物合你口味,主要是你不介意。”

哈佛商学院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了一个现象:幸福感很强的成功人士,往往拥有非常干净整洁的家居环境;不幸的是,人们通常生活在混乱和肮脏之中。

从小家庭到每个人,一个成功的企业往往是光洁的;相反,一个濒临破产的企业,必然有一个肮脏的角落。

于是我摸索出了这样一个结论:“你住的房间是你自己的倒影,你的生活其实就像你的房间。”

相对于精致的妆容或者向外界展示的优雅生活,卫生间是一个相对隐秘的地方,不会有人来检查。

一个把卫生间保持得一尘不染、干干净净、香气四溢的人,一定对生活有很高的追求。

她的卧室、书房以及她住过的角落也一定要干净无尘,让人心旷神怡。

有一部经典电影叫《女人的气味》,指出了一个欣赏女人的有趣角度。

爱干净的女人,即使不喷香水,也能给人一种香味的感觉。

就像清新的空气无味,却因为这久违的明亮,让心情愉悦的人闻到了美好的芬芳。

爱干净的女人,总是自带淡雅的香味。

一位作家这样形容小妻子:“餐桌上的杯盘狼藉,嚼过的红薯,咬过的饼干,几天没擦洗的碗碟?”

剩饭剩菜之间还放着两双袜子,依依不舍,情意绵绵;穿好的胸罩放在餐椅上,左右半球默默对视,丈量着彼此的汗渍;

床上的被子还没放好,枕头枕巾背心裤头衬衫围了一团?我盯着这个才离开十天的家,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

现在很多女生可能表面上活得光鲜亮丽,其实背地里连袜子都不洗。

前室友的床单半年没洗也没换,黑黑的有光泽。

床下一堆零食碎屑,枕头下没洗的袜子,甚至还有一条脏的月经毛巾?

很多爱打扮的女生总有各种各样的鞋子,高跟鞋,平底鞋,运动鞋,帆布鞋?然而,整理它们是一件麻烦的事。

于是我就把它扔在床下的地板上,就叫“好找”。

有些女生很少买衣服鞋子来满足生活需要,大多是为了塑造好形象。

其实从这个意义上说,买一双鞋不如买一个鞋柜,买一件衣服不如耐心洗一件外套。

日本生活美学家松浦弥太郎说:“花钱的最好方式是把钱花在丰富个人经历和感受上。”

当你实在忍不住想剁手的时候,不妨收拾一下屋子,整理一下衣服。在让全家焕然一新的同时,身上也会有一种仙女般的气质。

你总是在意自己的衣服,却不知道一件熨烫过的风衣能给一条满是折痕的裙子增加多少印象分。

你总是咬着牙买昂贵的香水,却不知道你刚洗过的香香的头发能带给男人多少青春的回忆。

真正的精致在于细微之处,真正的层次也在最细微之间区分。

我觉得精致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习惯。

每个人的精致程度不同,但一定程度上是由人的性格和眼光决定的。

精致的前提是:不自卑,有自己的思想。

单独做这两件事很难,尤其是在中国人现在所处的社会背景下:

我们不再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同时在国际化时期,外来文化侵入太多:各种思想和社会价值观影响我们的判断,使我们无法正确接受和理解、吸收和翻译这些思想,并将其转化为在我们的社会条件下可以使用和接受的思想。再加上科技和媒体的发展,信息接收的速度和频率增加,我们每天花费了太多与自己无关的信息,从而失去了培养自己,形成正确的现代社会价值观的时间。

其实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我们接受的很多观念都是矛盾的。第一,我们需要认识到的不仅仅是认可和接受一种观念,在接受一种新的观念的同时,还要考虑它的社会背景和因素,要思考它在我们自己的社会背景下是否可以复制,是否需要改变。

其次,在接收信息时,一定要学会一种“战略分析:”要分清哪些信息有用,哪些没用,在有用的信息上花了多少时间,多少是没用的。

仔细想想,明星的八卦和动态对我真的那么重要吗?人民币贬值跟我没关系,所以我不会关注?在生活中,谁是我的邻居,我的街坊怎么样,社会上存在哪些问题,身边的朋友有没有照顾好他们...在网上和一个不认识的人玩游戏,真的比在家和爸妈做好。

讨论精致

在我的生活圈里,我很普通,家人很爱我,也很单纯,是我的灵感把我培养成了一个快乐简单的人。我从小就想把自己培养成一个独特、优秀、精致的女人,但是我的来源有限,总是找不到一个现实的模板。年轻的时候,我有很多借口。我觉得自己一直缺乏做一个精致女人的条件。后来发现事实并非如此。阻止你成为精致女人的两个致命伤:

眼睛懒不够长远。

这里我想说一个我很在意,但其实并不重要的话题:阶级。

虽然我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女儿,但我在国际形势中受到了资本主义的影响,我逐渐发现了这两种政治和社会观念的交集。在西方,社会阶级是天生的;阶级是一个中性词,它决定了你受教育的好坏,决定了你的视野和心胸有多狭隘,决定了你的人生能走多远。这不是你人生的决定性因素,但拥有它终究是有益的。课堂能带给你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眼界。

一个长大后要负责赡养父母,分担家庭负担的女孩,一定要规划好如何找到一份能养活自己的工作,为未来攒钱,为生活攒钱;而一个无忧无虑的女孩,可以学习自己喜欢的东西,可以社交,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如果第一个女孩想成为第二个女孩,她必须更加努力地学习和工作。但是,社会上第一种类型的女生大多不愿意奋斗。他们觉得累,觉得现在状态很好。凑合着生活才是最可怕的。它似乎安于现状,享受生活。其实就是给自己种下一颗懒惰的大种子。

为什么说比你优秀的人比你勤奋?因为他们看到了更遥远更广阔的天空,他们知道如何努力去实现,他们比你更强大更勇敢。这些品质很多都是后天可以学到的,但是你的眼光决定了你能不能理解这些东西。

-

不绕圈子直截了当地说

如何做一个精致的女人?我认为有三个核心点。

注重细节,学会独立,保持自我。

我反过来分析:

保持自我

我学传媒,辅修金融。中国的媒体发展很有意思,这些年也算是见证了历史。

随着科技和国际化的发展,中国的媒体近年来悄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中的时候,我的理想是成为董卿或者鲁豫那样的主持人。那时,中国没有公共关系或咨询。中国的媒体非常官方。大家还在用qq和人人;微博、微信、二维码还没有出现。那时的信息流通非常缓慢。

中国的年轻女性正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时期:我们几乎没有受到传统中国女性“贤惠贤淑”的影响,而我们只有几乎有限的欧美时尚的信息来源。那时候化妆品还不流行,我们对所谓的时尚品牌也只是一知半解。我们没有和欧美时尚走到一起。我们不知道它们的历史和背后的意义。在信息开始流通的时候,我们所知道的欧美时尚是一个近乎崩溃后商业化的时尚商业行业。此外,中国正处于动荡时期。很多人一夜暴富,为子女提供了充足的经济实力,但大家都不知道如何成为一个脱俗的人。我在美国见过很多来自中国的女生,都是最新的名牌堆出来的,画着浓妆,割着双眼皮,尖下巴站在人群里。其实很多时候我都无法理解他们的想法:要么是我的想法太复杂,要么是他们的想法太简单。综上所述,大部分中国人对美和时尚缺乏自己的看法,从社交网络上了解到的零碎的时尚和美丽无法拼凑出一个独特精致的概念,以至于不知道如何打扮自己,如何管理自己,如何生活。

但我觉得这些是必然的,因为我们接触时尚的概念比西方晚,要经历一个复制期,才能逐渐形成当代的东方时尚。在这种环境下,保持自我很重要:知道自己的位置,不要盲目跟风。我的建议是,我们应该回去学习一下过去的女性对美和优雅的理解。最重要的是结合中西对美与精致的理解,创造一套我们自己对美与精致的现代理解并加以运用。比如老上海时期的旗袍和迪奥,一开始都有相同的理念——打造贴身又能展现女生曲线美的衣服。而不是盲目跟风,看到哪个明星穿那件衣服好看就赶紧买一件一样的。这样,长期下来你会失去塑造自己的机会和时间。

学会独立

精致的女人往往一个人生活,因为她们忙着打扮自己,忙着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一个人的时间是最容易成长的。不要因为孤独,就天天去上学,吃饭,和朋友玩。这些都可以,但是一定要给自己腾出时间读书、做饭、做家务、做手工。精致的女人内心很强大,懂得合理分配时间,有独立的生活。

精致是一种技能,是通过旅行、阅读、与合适的人交往逐渐培养出来的。精致离不开视觉。开阔眼界的方式无疑是读书或者旅游。

读书不是说读“如何做一个精致的女人”、“30岁前必须做的30件事”之类的毒鸡汤。

旅游不是报个旅游团,逛完所有景点,拍个照,然后回家。

那样的话,你什么都没读,最后哪儿也没去。

在我看来,这两件事都需要自己去做。

读书在我看来就像种树,并不是一个能立竿见影的活动。我已经读了马赛尔·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牧师》四年了,但是英文版不是法文,我还是看不懂。最后看了一个人的英文翻译,渐渐明白了点,因为那个人说普鲁斯特写的东西大部分大家都看不懂:没有人能在睡前写三页失眠,一句话写一页。写书的灵感只是因为我在一个下午吃了一口玛德琳蛋糕。但后来,他的精点,以及普鲁斯特一遍又一遍展示的手稿,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以及他写的一封情书随机陈列在普鲁斯特仰慕的女性的私人时装收藏中(我是博物馆和画廊迷,所以经常看画展),渐渐地我对法国的时装、文学以及她们的日常生活有了自己的理解。所以我知道,每天喝下午茶,一杯茶,一块蛋糕,是一种生活态度而不是给别人看(或者我妈说的:装)。这里我还想提一下我个人的观点:中国很多人觉得喝星巴克很矫情,可能是因为首先星巴克来自美国,所以中国人喝茶,坚持喝咖啡,这不符合中国人的传统形象。第二,很多人觉得喝咖啡很装逼,因为星巴克在中国的价格比以前喝茶的价格高很多。所以如果说法语有讲究,在中国的社会环境下,那就是:每天下午给自己一个小时,泡一壶花茶,加一块桂花糕。这就是法国人给我的启发(也许有一天我会因为桂花糕的一段话而写一本大回忆录)。然而事实是,这本书我还没看完,看完了也看不懂。但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思考了,理解了,困惑了,邻居找到了理解的方法,我也从中有所收获。

我母亲是一个实用主义者。她喜欢什么都吃,凑合着吃。她觉得精致可有可无。而我经常告诉她,这是一种与金钱无关的生活态度。你用心做一顿饭,用心选盘子,每一道菜放在不同的盘子里,端出来的时候擦干净边缘,水果和菜盘分开,家里有筷子,喝汤,盛菜,和甜品勺分开(在国际化的指导下加不同种类的刀叉),而且是一个很微妙的前提,每天再忙也要多人或者一个人保证每顿饭都做好。

我不习惯的是,我们的水果和蔬菜装在同一个盘子里,不需要红酒杯,就用啤酒杯喝红酒。

我现在用社交网络的时间不多,经常感觉跟不上社会的潮流。对于抢红包、热搜词、明星之类的东西,我接受的速度比别人慢。因为我花时间在自己身上。在巴黎的时候,我逛莎士比亚书店,想象海明威尴尬的走进书店。我们已经把这些都商业化了。如果我们真的关心我们国家的文化遗产,我们会像李白当时唱的一首关于酒的歌一样去参观杜甫的“小屋”。当我看到法国定位于对本国文化产业的保护和重视时,我想到更多的是中国人对本国文化的忽视和冷漠。于是雾渐渐开始读古诗。但我认为这还不够。如果能结合中西文化,产生一个现代的自我域,才是真正掌握和开始精致化的途径。

精致这个词其实很抽象。并不是你列一个清单,全部都做了,然后你就成了一个精致的人。它更像是一种属性,就像每个人的性格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讲究方法。

注意细节

一个人的精致,关键在于她有多注重细节:大衣上没有一点污渍和灰尘,饭后一定要用餐巾纸擦嘴,冬天出门一定要戴手套护手,一定要穿长裙配皮鞋,走路的时候腰板挺直。坐地铁公交的时候,她在看八卦,看新闻或者看书,笑或者微笑,家里的阳台在种花或者堆放杂物,也不定期打扫屋子。

当所有的细节都注意到了,就要学会放大。

这个很难,也是选择性因素,可以做,也可以不做。我自己都做不到。

最后,真的要提一句我认识的一位学长:她的很多细节总是在影响着我,感动着我:为了在家里办一场晚宴,我琢磨了一个星期的菜单,每道菜都做了三四遍。请四个人吃饭,按照大家的理解分配座位。那天一早出门买花,收拾屋子。她是我见过的最精致的女人。同时我知道她对很多事情都有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很独立,很有魅力。但同时我也不想成为她,因为我有自己成为精致女人的方式和看法。

我也在练习。

-

留完过年作业写了这么多字,希望看完能给你一点启发。

也希望留言,一起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