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有哪些习俗或传统?
大年初一,作为表达春节祝福最直接的方式,是中国人过春节的重要习俗,具有重要的道德和文化内涵。
随着社会的变迁,科技的进步,人们相互问候的感情不变,但问候的方式也在不断变化:从拜年上门,书信、明信片的问候,到电话、短信的表达,再到现在微信、新年快乐、万事如意、事业有成、身体健康等诸多祝福,弥漫在线上线下。
有人感叹,没有面对面的拜年,没有电话里真诚的祝福表达。足不出户一键发送的消息、QQ、微信“驱散了拜年的味道”,“离传统民俗越来越远”。
其实细想起来,人们“不喜欢”的并不是形式本身的变化,更多的是对方发来的祝福是否是为自己亲自定制的,短信微信的内容是否真诚。
2014央视春晚上,一首《我不会回群发信息》唱出了群发信息拜年的尴尬,也道出了很多人的心声。说到底,群发信息拜年,让人觉得“不真诚”,“缺乏对自己的重视和尊重”。
所以,不是拜年形式的变化割裂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而是如何利用好这种形式表达真挚的感情。不少网友表示,之前给每个亲朋好友都送过专属祝福,或者个性化设计了多媒体新年短片,得到的反馈依然温暖。
甚至因为很多朋友相隔万里,微信的文字、语音、视频更容易被对方接受,也打破了时空界限,“让人感觉回到了彼此的时光”。
旧习俗作为一种文化,在传承过程中不断变化。没有必要批评现代科技在拜年形式上的改变“毁了”传统拜年的味道,因为,如果条件允许,你可以走街串巷辞旧迎新,但不妨多关注短信、微信拜年,自然会拉近你们的距离。
告别逝去的岁月,展望未来的生活。应该说,不管拜年的方式怎么变,只要有诚意,友情就在,年味就在。
2.春联
写春联,贴春联,大概最能体现春节的文化意义。以前的春联,首先要有一个好的手书字,还要有一些文墨功底。即使不会写,只要去市场、街上,或者四邻看看,总有代笔人,不仅有代笔人,还有想法。虽然有很多相似之处,但还是多少和自己的情况有关。
春联是对联的一种,雅称“对联”,简洁、工整、均衡,表达了汉语特有的含义。春联不同于其他对联,应该包含一些辞旧迎新的意思。
当然,30多年前的春联也充满了时代气息。从一副春联中,可以清晰地反映出当时的社会走向和政治气候。各个时代创作的春联,就是一部生动的政治生活史。
春联也是过年从来没有没落过的年货。无论什么时代,春联都没有缺席。但近年来,春联大多由电脑制作,大量批发,网上订购,街头摆摊或店内零售,文化内涵逐渐枯竭。临近春节,还没等你想到贴春联,物业服务已经在楼道门口、电梯口贴了批发春联。
每次开门,不管家里是什么样,都给你换了一副新的春联。虽然省事容易,服务到家,但千篇一律是这些春联的特点。
有多少春联是自己写的没有统计过,但是构思毫不费力。在网上一键,各种适时的春联向我扑来,内容可选。
其实在互联网和微信日益发达的今天,春联是否需要贴已经不重要了。作为一种节日祝福,很多人只要在电脑和手机上看一眼,就能给你发春联,一下子就能收到几十副。谁有时间把它们写在纸上?
春节一年一年的过去,春联的内容似乎已经穷尽。鸡年金鸡须报晓,马年成就大业,羊年“一只金丝猴舞”。不说生肖的,无非就是长寿,财源,吉祥平安,加上万事如意,幸福富贵。
现在回头看春联,最需要的是文化功底、书写功底、立意功底和知识积累。没有这些,春联就和标语差不多,贴不贴都无所谓。
扩展数据:
从字面上看,“元”是“头”的意思,“丹”是“天”的意思。两个词合起来,可以引申为“新年第一天”。所以“元旦”也叫“三元”,即年元、月元、时元。现在人们通常称它为“正月初一”。
关于它的起源有一个传说。相传在古代尧舜时期,尧帝勤政爱民。到了晚年,他把自己的位置让给了德才兼备的舜,舜又把自己的位置让给了治水有功的禹。他们都做了许多好事,深受人民爱戴。
为了纪念他们,人们把舜在尧死后祭祀天地和尧的日子作为一年的开始,称为“元旦”或“郑源”,成为古代元旦的起源。
传说很有趣,但元旦的起源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比如干农活,需要一些准确的时间节点。而一年的开始有着特殊的意义,所以人类发明了历法。
古人发现了昼夜交替、月缺、四季分明的自然现象。最后把昼夜交替的周期当作一个“日”,参照月相变化的周期来确定“月”。谷物成熟周期代表了寒冷和夏天,被称为“年”,即太阳绕地球一周的时间。
准确算出上述周期花了很长时间,日历换了好几次,“大年初一”的时间也是。夏朝使用夏历,以孟熙月(一月)为正月;商朝农历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在周朝,第一个月是冬月(11月)。
直到汉武帝时期才不再折腾。当时规定孟席月(一月)为正月,孟席月的第一天(夏历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此后一直沿袭到清朝末年。
民俗学专家陈连山说,民国初年,当时的政府修订历法,以整个公历作为时间体系,将所有传统节日移至公历时间,于是公历65438+10月1命名为“元旦”,传统的元旦改名为“春节”。
人民网-党报盘点春节传统习俗:这就是我们今天过春节的方式。
人民网-有趣说“过年”:春节和公历傻傻分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