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的过去和现在有什么变化(好的)
韶关之前并没有一个本科院校,现在有了韶关学院,韶关学院为国家培养了9万多名各类人才,而且有部分校友都成为了韶关乃至粤北地区的党政领导,也有部分成为人民教师,在提高韶关的人力竞争力上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改革开放30年,韶关经济以年均9.4%的速度快速增长,生产总值于1997年提前3年实现比1980年翻两番,2000年步入整体小康水平,城市综合竞争力2004年跃居广东省二类地区首位,2005年进入中国综合实力百强城市。到2007年底,韶关市***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订外资项目2028宗,累计实际利用外资25.6亿美元。谈到经济发展后劲,徐建华称,2007年,韶关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17.6亿元人民币,比1978年增长135倍,一大批国家、省的重点项目相继动工、竣工和投产。 30年来,韶关市城区建设扩大近4倍,常住人口增加近5倍,成为粤北区域性中心城市。在广大农村,65%的农户住上了楼房或红砖瓦房,16.9万农户用上了沼气,全部行政村实现了通机动车、通电话、通邮、通广播电视,95%的行政村实现了通水泥公路。人民生活实现了从“温饱不济”向“总体小康”的跨越。截止2008年6月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01.17亿元,是1978年的863倍。2007年,基本社会保障覆盖率67.4%,全市低保和五保对象实现了应保尽保,在广东省率先基本解决市区和县城“双困户”住房问题;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5.9%;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36%,就业和再就业问题得到较好解决。交通日益改善,到2007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13046公里,为改革开放前的2.7倍;水路运输航道通航里程698公里,集装箱货轮只需一天就可到达香港屯门港。 韶关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13万年前,人类祖先就在这一带繁衍生息,躬耕劳作。举世闻名的“马坝人”,便是因其在韶关马坝发现而得名。韶关是历史上岭南有名的重镇,三国时吴主孙皓于甘露元年(公元265年)设始兴郡,治所在曲江(今韶关市区),为韶关立郡之始。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取韶石山的“韶”字改设韶州府。明嘉靖二十六年(公元1547年),曾在曲江县武水边开设税关。清康熙九年(1870年),将原设在南雄的太平关移至曲江县。以后又在曲江城北门增设旱关,往来商贾必经韶州,人称之为“过关”。“韶关”之名由此而得,并沿用至今。 哎呦。。。。好长。。。。。段,把分给我。。。。 补充: 过去: 1.住在 旧房子 2.河水肮脏 3.步行,骑 自行车 去上班 4.道路 狭窄 5.居住条件差 现在:1.住在高楼里 2.河水清澈 3.乘公交车、小 汽车 上班4.环形路宽阔 5居住条件舒适 你按照这样写,写出对比。
采纳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