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城是哪个城市
据历史记载,公元618年恭城置县的时候不叫“恭城”,而叫“茶城”。
关于县名“茶城”改“恭城”,恭城民间一直流传着一种说法,说恭城盛产茶叶,每年都要茶贡,而且连年加重,百姓被压得喘不过气来。与包拯齐名、出生于恭城的侍御史周渭看到父老乡亲因繁重的茶税而聊生,将“茶”字稍作变化,“茶城”便成了“恭城”。这样一来,既然不是茶城,朝廷也就不认为恭城是茶叶出产地了,从而免去了恭城的茶税。
但据光绪十五年重刊的《恭城县志》所载:“隋末梁肖铣起兵巴陵,据粤境,始分平乐地置县,曰茶城。唐武德四年肖铣置平乐州治,改茶城为恭城。”也就是说恭城县名为“茶城”应在隋末,而周渭为北宋官员,在时间上就早了几百年。
那到底为什么恭城的县名要由“茶城”改为“恭城”呢?一些人认为是“避讳”。古人对名讳看得很重,往往回避君主和尊长的名字而改写为其他字。恭城地原来应叫“恭”,但出了个了不起的人也名“恭”,为了避这个人的名讳,就把“恭”地改“茶”地,置县后自然就叫“茶城”了。这个人是谁呢?他叫萧恭,六朝梁太祖的孙子。据《梁书》记载,萧恭曾任湘州刺史,而恭城时属湘州,也就是说恭城是萧恭的管辖之地,为避其讳,将“恭”地改“茶”地也就自然而然了。那为什么后来又改为“恭城”?其实萧恭虽贵为皇族,但搞经济很有一套,所管的子民对他都很是爱戴,《梁书》中就写道:“(萧)恭至州,治果有声绩,百姓陈奏,乞于城南立碑颂德”,想是萧恭死后,梁也灭了,也就没有什么名讳可避了,恭城人为了纪念萧恭,又把“茶城”改成了“恭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