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豆子简介

目录1拼音2中医苦味词典2.1苦味别名2.2来源及产地2.3性味2.4功能主治2.5化学成分2.6药理作用3 "*词典苦味3.1来源3.2拼音名称3.3苦味别名3.4来源3.5原剂型3.6产地分布3.7功能主治3.8苦味用法用量3.9摘录4参考1拼音Shā n

2《中药大辞典》苦豆子是中药的名称,来源于广西中草药。是《植物名称考证》[1]中记载的苣荬菜别名。

2.1苦豆子别名:牛舌、苦豆子、苦豆子、黄花败酱[2]

2.2来源及产地短叶苣荬菜全草分布于我国大部分地区[2]。

2.3性味苦而寒[2]。

2.4功能主要用于清热利湿、消肿排脓、凉血止血、化瘀解毒[2]。

1.治疗咽喉肿痛、阑尾炎、肠炎、痢疾、吐血、鼻出血、便血、闭经、产后血瘀、腹痛。煎服:9 ~ 15g [2]。

2.捣实并应用于治疗疮、疖和痈;煎水熏洗治疗痔疮[2]。

2.5化学成分全草含槲皮素、异鼠李素及其糖苷。它还含有花青苷、芹菜素、甘露醇和外消旋肌醇[2]。

2.6药理作用本品可抑制白血病细胞的呼吸作用[2]。

3 *字典苦豆子3.1来源《广西药用植物名录》

3.2拼音姓名Shān Kǔ Mǎi m m: i

3.3苦豆子别名有七陀莲、小迈菜(广西药用植物名录)、苦豆子、藤草、小池草、活血草、银血丹、小苦衣(陕西中草药)。

3.4来源为菊科苦豆子全草。早春收获。

3.5原生多年生草本植物,高20 ~ 40厘米。有纤细的匍匐茎或根茎。叶多生于基部,线状披针形或栅状披针形,长7-20厘米,宽65438±0.5-8厘米,先端钝或尖,边缘有稀疏羽状齿。基部窄窄成梗;茎生叶只有1 ~ 2,无柄,稍抱茎。头状花序排列成松散的伞房状圆锥花序;总苞长约8毫米,外苞片小,卵圆形,内苞片线状披针形,先端尖或钝;舌状花黄色或白色,舌尖5齿;雄蕊5,花药黑色;子房下位,花柱上部有细毛,柱头2裂,黑色。瘦果狭披针形;长约4毫米,有口,两侧有10纵棱,成熟后呈红褐色;冠毛1层,白软。花期从4月到5月。

3.6栖息地分布生长在野外。分布在中国的北部、东部和南部。

3.7功能主治①广西药用植物名录:“止泻消肿。治蛇伤、尿结石。”

②陕西中草药:“清热解毒,泻肺火,凉血,止血,止痛,调经,活血,祛腐生肌。治无名肿毒,阴囊湿疹,肺炎,跌打损伤,骨折。”

3.8苦豆子口服用法用量:煎服,2 ~ 3元。外用:捣或水煎服。

3.9摘录